记忆中的东溪之老行当二

中科医院专家 http://www.bdfyy999.com/

老行当(二)

“新三年,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中国人勤俭节约,

特别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

什么东西坏了、破了,

都舍不得扔掉,

第一个反应就是去修。

“修鞋,补伞,补脸盆咯~”

这样的吆喝声曾经遍布街头巷尾,

而如今似乎只出现在回忆中了,

你还记得小时候都去修补过什么吗?

以前钢笔是文化的象征,也是知识的代表,随身带上一支钢笔,视若珍宝,仿佛自己就是个学问人,无比光荣,一旦钢笔损坏,修钢笔的师傅就成了钢笔的“救命恩人”。在修笔师傅那里,总能看到一套配件齐全的小摊子,放置着各种钢笔配件(笔帽子,笔尖子,吸水管子,笔舌头),无论什么型号的钢笔,他们总能配齐修好。

“修雨伞了!”在儿时,雨后的大街小巷总会想起修伞匠的吆喝声,过去人们使用的雨伞,不管是纸伞还是布伞,都是竹子作伞架和骨架。日子久了,伞顶破裂,骨架易折断,所以常常需要修补。换伞骨容易麻烦的是补伞面。油布伞只需将破洞的地方用布缝上,主要在针脚功夫。油纸伞先按破洞大小剪好丝绵纸,再用白油粘上,然后用棕色、栗壳色的颜料,将补上的地方涂成一色,最后再涂一层白油。

谁家的铁锅坏了,拿出来,补锅匠支起小火炉,拉起风箱,化上铁水,将铁锅的小洞清理,手上拖着一块垫布,布上放些木屑,对着锅的小洞,从背面把溶化的铁水倒到小洞上,布棍一顶,片刻时间补好的锅就能烧菜了!补脸盆则是将一块小铁皮粘到破洞上,待胶水干透,脸盆就能用啦!

俗话说“脚上没鞋穷半截”,那时候穿的鞋都是手工缝制而成,做一双鞋需要十几道工序,但这鞋穿起来又极易损坏,或是鞋帮儿开了线、磨了洞,或是鞋底儿被磨穿。为了尽量能多穿一些时日,就需要经常修补,修鞋匠应运而生。一台简易补鞋机,一个陈旧的工具盒,一些大大小小的瓶罐盒子里装满了铳子、小钉子、铁锤、橡胶皮、锉刀、剪刀、搭扣、拉头、卡子、胶水等各种零碎物件,不管再破的鞋,经修鞋匠一手都能焕然一新。

“棕棚”就像是现在的床垫、床板,它柔软而有弹性,是用一种棕线穿成的,用的时间长了棕线就会断,不修的话就会废掉,此时就要补上新的棕线,穿棕棚既是细活,又是体力活。棕棚师傅握定一根木棍,右手拎起一把榔头,轻轻一敲就将一块木头钉入,再一敲,剃掉了多余部分,就这样穿编好所有的棕棚线。

从前车马慢,

东西坏了得拿去修,

看书看报的人还很多。

生活虽苦,但快乐来得简单,

如今科技电商发达,

想买新东西就是随手的事,

这些修修补补的老手艺人也慢慢淡出视线。

你小时候还修补过什么?

留言告诉小编吧!

感谢毛朝久先生提供精美图片!

编辑/胡雨霆签发/张北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