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插花,我想学学

北京扁平疣的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3030.html
来源坦腹斋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云:“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适累家。”焚香、烹茶、插花、挂画,被文人雅士称之为“四艺”。元人张贞居有散曲《水仙子》:“归来重整旧生涯,潇洒柴桑处士家。草庵儿不用高和大,会清标岂在繁华?纸糊窗,柏木榻。挂一幅单条画,供一枝得意花,自烧香童子煎茶。”把这四种雅艺的神韵呈于纸上。

“四艺”之中,

花事最为清雅,

而最具意境的当属

不受形式约束且清高脱俗的文人花。

文人爱花,

花又与精神之崇高相应,

正如君子自惜其才,

士人自珍其名。

文人插花,

源自唐宋,盛于元明,

讲究清新脱俗,不拘形式。

“插花”一词是今时之称呼,

在古代则称之为瓶花、瓶供。

沈复《闲情记趣》的初开句写道:

“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

自古以来,瓶中供花,

是幽栖闲居时的赏心快事,

也是文人性情雅俗的体现。

花之事

古人爱花,

由此便产生了插花这门艺术。

插花,就是将花木剪裁插置在花器里,

欣赏花木姿容之美。

从唐代到五代,

是文人插花的发展期,

最早关心插花的文人,

从六朝开始,

有庾信、竹林七贤等人,

当时的插花,主张返璞归真,

宣泄胸中的文人逸气,杂花野草,

就地取材,信手拈来。

文人插花,

是以文学诗词之心,

观察自然,以花影人,

寓感万物,物我两忘时,

以花草为媒介,

宣泄胸中诗意,抒怀寄情。

文人插花,

从一枝花、一方木,

一角山、一汪水里,

细微处见宏大,

清浅中见深刻,

即成为了玩赏的幽栖逸事,

又是别具意蕴的心象之花。

花之器

“器可载道,花可明意”,

在文人插花中,

花器尤为重要。

正如《中国插花简史》所言:

“花器就像一方小天地,

容纳了山川、池沼、湖泊等景致,

提供了一个无限变化的空间。”

明代张丑的《瓶花谱》有云:

“铜器之可用插花者,

曰尊、曰瓶、曰觚、曰壶。

古人原用贮酒,今取以插花,极似和宜。

古铜瓶钵,入土年久,受土气深,

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

开速而谢迟,或谢则就瓶结实,

陶器入土千年亦然……

春冬用铜,夏秋用瓷,因乎时也。

堂厦宜大,书室宜小,因乎地也。

贵瓷铜,贱金银,尚清雅也。”

文人插花的花器,

以瓶为主(古铜尤佳,陶瓶次之),

忌金银华丽;

以典稚、朴实、温润为要,

忌刺眼粗俗、勿太大或太小、勿形色繁褥;

以简明、实用、美观合乎自然本性为原则。

文人插花追求的摆设环境,

以朴实、雅致、简明、自然为意境,

最忌重装饰、花俏、人工、夸张等风格,

天然几案、藤床、笔砚等均是不可或缺的配件。

花之道

对文人插花来说,

形式反倒在其次,

而意蕴是至关重要的。

每一种花材、每一个造型、

每一处弯折,

都与文人的心境息息相关。

无外乎明代文学家袁宏道

在《瓶史》中写道:

“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

寓意于物者,自得之。”

古代的儒士总是把哲思与花木、

与大自然相联系,

所以,

文人雅士常以花材影射人格。

如以梅之傲雪凌霜、兰之幽怀若谷、

竹之虚心有度、菊之玉洁冰清,

作为“四君子”;

或以傲骨铮铮的青松、高风亮节的竹、

刚强不屈的梅,

组成“岁寒三友”,

比拟文人雅士清高、孤洁的性格。

将花卉赋予花德,

以花寓意人伦教化,

成为文人插花的重心。

对花悟道,弄花修身。

自古爱花之人多平和淡然,

想来应是浸染了大自然的灵气吧!

文人插花善取舍,

多留白,讲究主次、疏密、

高低、扬抑的变化与平衡,

不争不抢,中和统一。

它师法自然,

不事雕琢,

轻描淡写中但见意境悠远。

或柔或刚,或繁或简,

或秀丽或苍古,

一束花在不同人的手中可以有无数种表达方式。

心与手应,思与境谐,

如此便可关照内在,亦能滋养身心。

在新的一年里,

愿你室有花香,禅意飘然。

一花一枝一瓶,真正的插花之美

抛却繁琐,回归自我

需要一颗真正宁静的心

去感受、去品味

在静寂中,澄明自我,清净身心。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