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55㎡的“老破小”,改造前后的差别能有多大?今儿咱要说的这个小家,在彻底翻修后堪称是“脱胎换骨”了!
生活在台北的姑娘米米(化名)今年29岁,两年前,她买下了这间仅有55㎡的老房子,当时,它还是一间昏暗、破败、陈旧的小房子,实在称不上宜居。
但在米米将小家彻底改造后,这间原本破败的小房子却一扫原本的破败,在保留室内大体格局的同时,摇身一变装修成了奶油风,让屋内变得清新明快的同时,居住舒适性也很不错。
话不多说,一起来看看她的小家吧~
屋内的大致格局
先来简单说说屋内改造前后的格局布置。
▲改造前的破旧小家
屋内有平方英尺面积,换算下来大概是55平方米,改造前后,格局方面的变动并不大。
从屋外的小院进入家中玄关,一转身的空间原本摆放着床,照明采光较差,光线也比较昏暗,但改造过后,这里被留给了客厅空间,沙发、地毯、灯饰相互搭配,温馨明快。
再往里走,是家中的厨房和卫生间,原本的卫生间仅用简易拉门与厨房分隔,卫生程度堪忧,但在改造过后,卫生间与厨房也安装了推拉门进行彻底隔断,我们后面会提到。
别看小家的面积不大,但层高非常不错,可以容纳下一间小小的阁楼,这间阁楼也是米米后来作为卧室的区域,虽然逼仄,却很舒适。
入门处的小院和玄关
小家的正门外,有一个半露天的小院儿。
▲翻修改造前的小院
小院在翻修改造前,完全没有进行装饰,只是堆放着收纳架、洗衣机、空调外机等生活设备,别说有什么庭院休闲功能了,连“美感”二字都是毫不沾边。
而在改造过后,它却成为了家里的门面,通过阳伞、地板、白色栅栏和小桌椅,米米打造出了一个慵懒休闲的小庭院,用绿植装点后,让这处小空间变得活力满满,比以前可漂亮多了。
原本暴露在外的空调外机,也被木隔板进行遮挡,顶部做成小桌台,一旁加入卡座式小沙发,在这里看看书、晒晒太阳、喝喝下午茶,让人倍感悠闲惬意。
走过漂亮的小院,推开家里的正门,便进入到了小玄关中,这里的布置也是极尽简单。
利用转角的冗余空间,米米做出了穿衣镜和换鞋凳,并在侧边安装了挂置钥匙等物的挂钩,方便收纳进出家门时的随身物品。
“脱胎换骨”的客厅
客厅在米米的改造下,可以说是迎来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米米刚买下这里的时候,家中其实并没有客厅的功能,所谓的客厅区域原本摆放着一张大床,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空间,而现在,空间又交还给了沙发、茶几和地毯,实现了客厅的基本功能。
▲客厅靠窗的位置
靠窗的位置,最早之前还摆着一张书桌,但由于光线昏黄且家具老旧,即便是正对窗户,也依旧给人一种喘不过气的感觉,实在是不舒服。
改造后的这片区域,重新布置了小圆几和两把折叠椅,既作为客厅的延伸,又能当做休闲阳台或早餐角,兼顾装饰和实用性。
沙发侧边正对着厨房门,严格来说,厨房其实是一个半开放式的格局,虽然单独在一个空间内,但却并未刻意设置隔断,以增加小户型空间的延伸感和通透感。
▲厨房和卫生间翻修改造前
由于是年代较为久远的“老破小”,户型分配略微有些不合理,想去卫生间的话要穿过厨房才行,略微有些尴尬,最关键的是前面提到的简易折叠门,卫生性也堪忧。
但在改造过后,这些问题却在尽量不改动格局的前提下,被一一妥善解决,不仅将厨房空间重新翻修,同时也给卫生间安装了新的推拉门来进行隔断。
整间厨房依然是那种狭长式的格局,一字形的橱柜搭配对面的吧台,形成了一个漂亮又有特点的厨房烹饪区,而且由于照明灯也重新设计安装,所以整间厨房内要比之前亮堂多了。
▲厨房橱柜区域
橱柜区域,为了空间感考虑,特意用交错的隔板架代替吊柜,虽然减少了一些隐藏收纳空间,但却让烹饪区更具开阔感,个人认为还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台面也嵌入了灶台和水槽,并留出了切菜备菜的台面操作区,此外,双头灶台也能兼顾烹饪和烧水的需求。
这间厨房的宽度说宽不宽,但要说窄吧,也不算最窄的那种,所以米米干脆在对面的大白墙上安装了隔板架,搭配两把餐椅,打造出一个简单的吧台用餐区,这里平时也可以作为她自己的小餐桌使用。
卫生间在“厨房里”
厨房最里端,就是我们前面反复提到的卫生间了。
▲卫生间装修改造前
别看这间卫生间面积很小,但值得一提的是它竟还是间明卫,但之前的卫生间真的有些难以启齿——老旧的花洒、昏暗的灯光、塑料饰面上的霉斑,都让卫生间颇具老破小的范儿。
但在改造过后,米米不仅将内部清洁干净、重新刷漆,最重要的是更换了原本的小花洒,变成现在这样金铜色的大花洒,且拆掉了已经锈迹斑斑的转角收纳架,换成了透明亚克力的,看上去更具质感。
对面的马桶进行了更换,周围墙面倒是没有大动,只是在马桶上方安装了隔板架,方便收纳一些备用纸巾、替换的毛巾、清洁用品等物。
焕然一新的楼梯间位置
之前,家里登上隔层只是用一把小梯子代替,而在装修后,她做了更稳定的楼梯。
▲装修改造前的梯子
将冰箱移动到厨房里,并在原本放冰箱的位置安装墙面书架、摆放绿植,这个小小的角落区域一下子就活泼了起来,比之前塞得满满当当的场面好看多了。
正因为做了小楼梯,所以底部也多出了一个楼梯间的隐藏收纳空间,方便收纳一些家居杂物。
楼梯一侧,用大小不一的挂画来进行装饰,不仅填补了大白墙的单调,又给人一种随性慵懒的感觉,可谓点睛之笔。
一些大件的行李或家居五金工具,都可以收纳在楼梯间里,关上门后,不会给家中造成杂乱的问题,小小的隐藏收纳空间还是蛮实用的。
隔层中的狭窄卧室
从楼梯步入隔层空间,便是家里的小卧室了。
登上二楼的楼梯,外侧没有护栏,但靠墙一侧设有扶手,安全性还算不错,且这样做不会让空间有种被割裂的感觉。
▲装修改造前的卧室
登上隔层后,卧室是那种标准的阁楼小屋,斜顶的天花板仿佛切走了室内一半的层高,改造前,这里在低侧放置了床垫,留给高侧一个站立活动的区域,但米米觉得并没有必要。
毕竟她对于这间卧室的全部要求,就是有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所以干脆将床铺竖过来,把床头摆放在层高较高的一侧,让床头部分更加开阔通透。
▲床头重新粉刷的背景墙
床头的背景墙重新粉刷、低侧的床尾也安装了收纳柜,让这间小小的阁楼卧室变得舒适又实用,我个人很喜欢在这种较小的空间里休息,感觉特有安全感,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呢?
兼顾书房功能的衣帽间
家里最后一处空间在沙发旁边,是一个集成了书房功能的衣帽间。
▲沙发旁边的百叶门
打开沙发旁边的百叶门,没想到还有一个储藏室大小的空间,这里被米米改造成了衣帽间+书房,一进门就是一个小桌板和折叠椅的组合,台面空间不算大,但在这里放一台笔记本或打打字还是绰绰有余的。
▲改造前的小衣帽间
书桌后面的空间,被布置成了衣帽间,但改造前,侧边的立式衣架比较碍事儿,让进出都变得十分不便。
重新装修过后,尽头做了分区更为合理的隔板架,方便挂置衣物、收纳裤子和鞋袜等配件,侧边的顶天式衣架也被换成了墙面挂架,进一步释放了狭窄的空间。
文末总结
到这里我们也就算是“云参观”了这位台北姑娘的小家,各位觉得怎么样呢?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如果是独居或者是住两个人的话,这间小房子简直是我理想中的样子,装修虽然不华丽但很温馨,那种奶油色调的装饰也很有质感。
最关键的是,比起翻修改造前,真的是天壤之别!不仅重新布置了客厅和隔层卧室,还解决了“厨卫一体”的尴尬,让居住舒适性大大提升。
你喜不喜欢这样一间55㎡的小房子呢?
感谢阅读!
(图片:AT,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