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169886.html
最常见的陶瓷成型工艺有三大类:手工成型、拉坯成型与模具成型。手工制作中又可分为捏塑成型、泥条成型与泥板成型三种。
一件作品常常可能需要结合捏塑、泥条、泥片、拉坯、模具等许多成型工艺才能完成。不同的艺术家有各自的工艺特色。
一、手筑成型
在动手创作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状态与泥性”。黏土的烧成前可能有几种状态。除了粉状的陶瓷原料,通常陶瓷公司出售的黏土都是含有水分的。不同的制作工艺对黏土的含水量,即软硬度有不同要求。
1.捏塑成型
捏塑成型是最基本的陶瓷成型技法之一。将一小块泥团捏成一朵花、一只碗、一件动物或人物,是学习陶艺制作的第一步。
专业陶艺家也可以用捏塑的方法做出许多复杂的造型。还有一些当代陶艺家用捏塑的方法创作大型作品,或者用捏塑的方法做成许多小部件,再拼配成一件大雕塑。
捏塑是很有表现力的技法。捏塑时留下的指印,也可以形成十分有趣味的肌理效果。
2.环体粘结
无论采用哪种成型工艺,陶瓷器皿或雕塑的坯体粘结通常是一项不可缺乏的步骤。首先需要知道,两件坯体粘结,坯体必须十分柔软,坯体的材料、温度应该十分接近。否则坯体在干燥与烧制过程中,因收缩不均而容易产生开裂。坯体粘结前必须适当补水。以下是坯体粘结部接触面处理的四步骤:
(1)表面刮毛
先用带尖齿状的工具,如铁片、叉子或小钢丝刷,在两件半成品需要粘结的部位,划上密集的交叉线刮毛。
(2)涂水或泥浆
用毛笔在粘结部位涂水或泥浆。泥浆的黏性较水更好一些。所以,做大件作品最好还是用泥浆粘结。
(3)挤压和修整
将两件半成品的粘结部位对整、粘合在一起,并用工具挤压,推出两者之间的水分与气泡。
(4)填充抹平
然后搓一些细小的泥条将接缝凹下部位填满抹平,并反复挤压,直至两边连结处成为一个整体。
3.泥条成型
泥条成型(又称盘筑)工艺是一种古老的陶瓷成型工艺。泥条成型不仅可以制作各种尺寸的圆形陶罐,也可以用来制作各种不规则的器皿或雕塑造型。根据创作对象的尺寸,搓成粗细均匀的泥条。将泥条按照设计的造型盘圈垂直重叠。水平状条纹可以用交叉方向的运动抹去,并用木片或其他工具将表面修光。也可以将内壁修光,将外壁的条纹留着作装饰。
泥条成形法可以做小件作品,也可以做大件作品。作品的大小取决于泥条的粗细。也就是说,作品较小,泥条就搓得细一些;作品较大,泥条就搓得粗一些。如今,各地都有手动的或者电动的泥条机出售,可用机械方法替代手工制作泥条。
4.泥片成型
泥片成型(又称板筑)是传统陶瓷成型技法之一。泥片成型颇似量体裁衣,也是最常用的雕塑或容器的手筑成形技法。一般来说,制作者可以用擀面棍滚压,用钢丝切割,或用木拍子拍打等方法取得泥片。根据所需的形状裁剪出不同形状的泥片,通过粘结、包卷、折叠、镶接等方法做出各种不规则造型。
从简单的方形陶盒到复杂的人体造型,均可使用泥片成型工艺。泥片成型也是宜兴紫砂壶的传统工艺之一。如今,各地均有泥片机出售,用机械方法替代擀面棍的作用,这种泥片机是制作大型作品的好帮手。
(1)切割法
是指用钢丝线或刀具,直接从泥团上割出厚薄均匀的泥片。由于直接切割的泥片质地非常松弛,必须经过拍打挤压以后,才能够保证坯体不会开裂。
(2)滚压法
是用擀面杖将泥团滚压出厚度均匀的泥片。滚压时,在泥团两边放两条与泥片厚度相同的木条,可以帮助你控制泥片的厚度。滚压时可以从中间开始,向两边滚压。也可以使用泥板机,使用十分方便。
(3)拍打法
这是一种传统陶瓷工艺。用木拍子将泥团拍打成泥片。拍打不仅可以修整与改变物体的形状,还可以增强黏土结构的致密度与强度。
(4)其他雕塑手法
①黏土的加法与减法:加法即堆贴,减法即镂挖。比方我们需要做一件浮雕,我们既可以用堆贴的方法做成高低起伏的效果;也可以用雕刻的方式做减法,把黏土刻去,做出高低起伏的效果。
②雕塑挖空手法:先做出实心的雕塑,再把中间的泥料挖空。特别适合于小件人物头部雕塑。
③器物形体检查:检查黏土是否均匀。
二、拉坯成型
拉坯成型工艺也是一种古老的陶瓷成型方式。将湿软的泥土放在轮车(辘轳)上,借用轮车旋转的力量,用双手的压力将泥土改变为不同形状的圆形造型、简朴的容器或复杂的圆柱体造型。
拉坯机上拉出来的可以是实用性器皿、瓶、碗、罐、盘之类;也可以是非实用性、不同形状的雕塑类造型。因此,不仅是器皿类陶艺家,一些雕塑类陶艺家也常使用手拉坯工艺制作一些配件。
1.电动拉坯机的特点
一般电动式拉坯机都配有手动的或脚踩式踏板无节变速器。脚踩的变速器与汽车的油门踏板相似。大部分拉坯机是可以调节转向的。但是,以惯用右手者为例,一般人都采用逆时针方向运转。
2.泥料的选择
土器、炻器与瓷器的材质不同,加工方法也有所不同。陶瓷材料决定制作工艺。一些泥料厂商会告诉你哪些是拉坯泥,哪些是雕塑泥。陶瓷材料被分为土器、炻器及瓷器三大类。一般来说,土器烧成温度较低,较为脆弱,使用者不多;在美国与日本,陶艺创作中使用最多的还是炻土。
炻土中含有许多颗粒,并且黏性很强,拉坯时基本完成器皿的整体造型;瓷土的黏性较低,工艺难度较高,难以直接用来制作大型雕塑。瓷土拉坯时主要取得器皿的大体形状,等到坯体完全干燥以后,再用刀具里外上下修整坯(又称:利坯)。炻土拉坯不同,拉坯一般是一次完成,等待坯体半干时再用刀修足底。炻土中含有许多颗粒。完全干燥的坯体坚硬如骨头,无法修整。
3.拉坯技法与拉坯经验
通过不断的练习,掌握了平衡,每个人都可能学会骑自行车。相同道理,反复的练习,对拉坯原理的理解,掌握了要领,每个人都可能学会拉坯技法。
当然,要能够在转盘上自由地控制泥团,得心应手地拉出一件较复杂的大型作品,需要长时间的练习与掌握高难度的技术。
一般来说,初学者拉坯一百件就可以有些体会了。真正要成为一个高手,恐怕要有十多年的拉坯经验。
三、石膏模具成型
用于陶艺创作的模具可以由木材、塑料、橡胶、陶土、石膏等许多不同材料制成。前三种常用于食品加工,也可作陶艺创作的理想工具。
陶模又称陶范。陶范就是以陶土为材料制作的模具。陶范的使用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古代的青铜器以及后来的铜钱,都是使用陶范浇铸工艺。陶艺工作者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自己制作陶模,但是陶模只能用于印坯。
石膏模具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复制细微的凹凸起伏肌理。据称使用石膏模具批量制作陶瓷器物,源自于18世纪的英国,之后成为一种常用的陶瓷成型工艺。
陶艺家为了制作方便,先将作品做成实心的泥坯雕塑,称为模种。然后再用石膏将之翻成模具。模具成型法可以分为印坯和注浆两种。印坯工艺常用于尺寸较大的作品,而注浆工艺常用于较小的作品。
1.印坯
是指将湿软的泥团逐渐压入石膏模具内,以获得原先设计的造型。通过印坯取得坯体的基本形体,再进行组装、修整,做成空心的坯体,干燥后烧成陶瓷器物。
2.注浆
又称灌浆,将陶瓷泥料调成有一定流动性的液体,将泥料注入石膏模,等待10~30分钟。待石膏吸收了一部分水分,泥浆逐渐固化成型以后,倒出多余的泥浆,将模具打开,再将石膏模具中的陶瓷坯体取出。等待时间越长,器物坯体越厚。这种工艺称为注浆。
注浆工艺简便、生产成本较低,属于陶瓷行业中批量生产的主要生产工艺之一。注浆工艺常运用于大批量生产的陶瓷工艺礼品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