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站桩功练的是结构力,那什么是结构力老

白癜风专家崔永玲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451814.html

撰文:潇湘一子

一直以来,站桩功是传统武术的基本功,而传统武术又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众多的理论都是以中华传统智慧为根基的。若不从传统的角度来理解和指导站桩练习,是很难全面领悟站桩的内涵的。

但是,我们这两三代人,基本上都是学习的西方那套逻辑思维体系,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想事情看问题都讲究数据、实验、论据、逻辑,必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唯一的,是精确的。

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观察自然规律,崇尚的是和谐共存,互相尊重的生存理念。因此,它更多的是以相生相克、阴阳互转、象形取意的抽象化、形象化的思维体系,体现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的是悟。

这就好比中华历史上喜欢用柔软的毛笔写字、用灵巧的筷子夹菜、用自己的心来品读世界;西方历史习惯于用坚硬的钢笔写字、用锋利的刀叉切割用餐、用显微镜来看世界。

也正是如此,中华的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都被西方的主流思想排挤,被定性为不科学,世界上众多的奖项也都与中国人无缘。要不你看我国第一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青蒿素提取研究,其实在东晋时期的葛洪,就已经在他的《肘后备急方》中提出并记录了其使用方法。

于是乎,在这样的表面现象之下,在这样的逻辑思维观点之下,我们这几代人已经不热衷于传统文化了,慢慢的不去品读甚至读不懂传统典籍,慢慢的不去相信传统文化了。如果不是上学时课文中还强制要学那么几篇文言文,不是还有一门历史课的话,估计很多人都不了解自己的国家,更不用谈什么传统文化。

那么,现在这个矛盾又该如何化解呢?难道我们将来的子子孙孙要去到国外才能学到和看到我们的国粹了吗,我觉得,其实并不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符合科学,否则的话,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的国外顶尖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会那么的迷恋我们的文化呢?就像托尔斯泰、黑格尔、尼采、叔本华都高度评价我国的孔庄思想,对他们的成果起到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很多的物理学家在研究微观粒子学的过程中,研究越小越觉得它们符合中国的“道”。

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科学其实并不相悖,只不过还没有交汇而已,就像两个去往同一目的地的人,只是选择的道路和交通工具不同而已。

一下说多了,感觉有说不完的话,但它们和站桩的领域确实很有关系。还是就回到站桩功的结构力这个正题。

01

什么是结构力

结构力其实是一种现代物理学的用语,在我们传统的练功说法中并没有这个词汇。而是说的“筋骨力”和“整体力”。

筋骨力

“筋骨力”最早的话,是出自于传统自然医学宝典-《黄帝内经》:

里面提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而对“筋”的最全面论述,则见于秦汉时期的《易筋经》: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

筋骨力便是筋与骨的恋爱,筋束骨,骨撑筋,互相牵连又互相争斗。

那为什么说是筋与骨,而不是骨与肉呢?那是因为与骨相连的是筋,而不是肉,肌肉不过是被筋膜层层包裹而有了形状,如果没有筋膜,他们不过就是一堆散乱碎屑而已。这也是中华传统武术与西方肌肉力量训练的两种不同的训练体系。

筋无处不在又首尾相连,而且还具备非常好的弹性和韧性,我们平时吃猪蹄和鸡爪的时候,关节那里的筋,是有多难嚼啊。我们吊单杠的时候,手指上面的筋才是承受我们身体重量最大的部位。如果我们能够把全身所有的筋都调动起来,那是能够产生多大的内劲的呀。

筋从骨骼外膜生长而出,接着形成韧带、肌腱,再与肌肉和脏腑相连,然后纵横交错,形成一体。就像一个橙子,从皮到里面都是密密麻麻的网格样子的囊牵连着,果肉不过是这些网格中的填充物,所以肌肉也可以说是筋膜网中各种形式的填充物而已。

人体骨架的任何变动,最终都是筋膜网的张拉作用,而肌肉的收缩只能是局部网格中的变化。因此站桩时,先求放松肌肉,起目的就是为了营造柔软的环境,来调动全身筋膜的敏感度和兴奋度,实现最终的整体张拉,到达筋骨齐鸣的效果。

骨架又由骨骼一块一块堆叠起来,为了让整体维持稳定,于是在每个关节处就又生出很多的韧带来稳定保护关节,防止滑脱。正是这样的设计,筋的弹性能力就可以提供关节活动的超变形,使筋获得弹性张拉,从而积蓄能量。就像拉开一条皮筋或者压缩一根弹簧一样。

筋骨力的强化,就是在不断地修炼之下,使得筋膜的厚度增加,韧性加强,筋膜纤维(比如应力纤维)由无序到有序分布的过程。这就好比用力拉扯一件衣服,就会让里面的棉线沿着用力方向改变排列方式一样。

筋膜纤维的有序化趋势

而站桩,就是通过日复一日的重复,让筋膜纤维变得更加有序和提高纤维的密度及筋膜层之间的滑动变形能力。

整体力

整体力有别于筋骨力,如果说筋骨力是由人体的筋骨框架相争产生的线性和面状弹性力量,那么整体力就是筋、骨、肉、内脏、气血等共同作用产生的协调一致的整体动能力量,它是三维整体状的。就好比一盆水泼过来。虽然可以用手挡住脸不被浇到,但是却挡不住其他地方的水势。

因此,整体力更像水坝开闸放水,挡无可挡,一动俱动,一到俱到。

站桩的时候,调动的筋膜网络是包裹及牵动全身所有肌肉及内脏的,这就等于是给一辆只有框架和发动机的汽车装上所有配件和外壳,增加了它的整体性能及质量。如果这样的说法还不好理解的话,我们再看看一栋房子的工作原理。

房子一般是先用混凝土浇筑出基础、柱子、梁、和板(老式的房子也有用预制板后搭的),混凝土里面绑扎各种钢筋来承受拉力,这些构建就可以支撑房子不倒塌了。这也相当于我们上面所说到的筋骨力。我们经常看到开发商说的封顶,就是指的框架全部完成。

接下来,就是在框架里面砌筑砖墙,天好门窗,刷上涂料,嵌上各种装饰配件。这样的话,一栋房子的整体性能才是最佳的。也就是说,整栋建筑的墙、柱、梁、板一一有序的传导着重力、风荷载、雨雪压力、楼内活动、地面震动、声波扰动等等所有受力状态,房子就能屹立不倒了。这便是我们上面说到的整体力了。

02

如何练习结构力

站桩练习结构力,其实就是练习的筋骨力和整体力,两者中筋骨力是核心,因为没有筋骨力,就拉不住我们的框架,就更别说能够统一调动身体的肌肉和所有内脏及气血,实现不了整体力了。

要练习筋骨力,我们首先就是要感受筋骨的存在。因为我们多年的用力习惯,已经适应了肌肉的力量,筋骨力一般都是被动的,隐藏的,甚至荒废的。有一个词叫做筋膜粘连,就是长期的不活动造成。还有一个词叫做肌肉拉伤,也是长时间不活动或者突然地超负荷运动造成的。而经常运动的人,往往皮肤饱满、有血色,是因为筋膜中含有非常多的血管、胶原蛋白、胶原纤维和再生干细胞。

站桩为什么要先放松,起目的就是通过主动放弃肌肉用力,被动的调用筋膜的张力,慢慢的形成筋膜记忆,来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用力习惯,让筋骨力从幕后走到台前来。

而松静自然,不人为干预站桩的自觉感受,就是为了充分的去感受筋膜的存在,让我们的感受器尽量的吸收筋膜的各种信息,提高敏感度。

当我们能够充分的感受到筋膜存在之后,我们会有“玉树挂宝衣”、“骨撑肉降”、“内里虚空而外浑厚”等等的感受。

到了这个阶段,我们下一步就是撑筋拔骨的练习,通过定向的功法和心法来有目的性的指挥筋膜的活动状态,使得筋膜中的受力纤维自主的有序排列,提高我们的筋骨力强度。这个过程也可以说是从生铁到钢的千锤百炼阶段。

再往后的话,就是整体运用,形成筋膜主导之下的气、血、肌肉、内脏的整体冲动,这个过程也需要由慢入手,否则的话,很容易走马观花的将筋骨力和整体力一笔带过,又进入到肌肉力量的混乱阶段。

这个时候,我们在配合多种的活步桩功、打拳、试力、发力、推手、对抗等联系,感受就会越来越好。

传统练法中有一个内三合与外三合的说法,我觉得内三合说的就是筋骨力,外三合说的就是整体力了。而且我觉得不光只有三合,还应该有十合、五十合甚至一百合,无处不合,无处又不开,乱环迭起。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训练筋骨力,最大程度的实现我们的结构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3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