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方案1.检查月计划:每月14日前,由线路车间主任(主管生产副主任)组织召开周会,制定车间管内线路检查月计划。计划排定后由线路车间在每月14日18:00前报检查验收室,检查验收室汇总初审后每月15日18:00前报普铁技术科,经普铁技术科审核后每月17日18:00前下发实施。2.检查周计划:根据段下达的检查月计划,线路车间分解编制成检查周计划。检查周计划时间定为周五至下周四,要求本周三18:00前报检查验收室备案,并下达检查工区实施,通知线路工区配合。原则上周计划应与月计划对应,遇特殊情况需调整必须说明原因。3.编制日作业实施方案(1)检查工区工长提前一天与线路工区工长联系,掌握线路工区配合检查人员具体信息。(2)检查人员分工应具体,应明确驻站联络员(由线路工区指派)、工地防护员,道尺(支距尺)检查、油漆标识及点撬、零配件检查、抄记工作量人员。二、班前准备1.检查资料准备。(1)结合次日具体检查地点、项目,提前准备好曲线资料(包括起终点、半径、缓长、超高)、道岔资料(包括道岔型号、具体检查项目、位置及标准)、无缝线路位移观测桩位置。业务学习时组织所有人员学习掌握管内设备履历。(2)病害库资料准备。准备上月整治反馈后的《AB类病害通知书及反馈表》、《手工检查病害通知书及反馈表》的纸质版,带现场复核。2.分工布置由检查工区工长组织检查工区人员、线路工区工长或副工长(如线路工区与检查工区驻地相隔较远,可电话进行沟通),利用班前点名布置当日详细作业计划、人员具体分工、检查标准等。3.工具、材料准备(1)使用工具:轨距尺1把(有线路工区配合时,根据实际人数增加)、支矩尺1把(检查道岔时使用)、检查锤1把、弦线1副、mm或mm钢直尺1把、5m卷尺1把、轨缝尺1把、1m低接尺1把、毛笔若干、照明设备(夜间或隧道内使用)。(2)使用材料:油漆若干、石笔若干。(3)检查记录簿:《线路检查记录簿》、《道岔检查记录簿》、《曲线检查记录簿》、《无缝线路位移观测记录簿》、工作记录本。病害复查及重点检查的记录本应注明清楚。(4)轨距尺、支距尺、框架尺须确认在有效期内;上道检查前所有轨距尺必须在同一地点进行复核,严禁道尺“带病”上道;所有支距尺、框架尺须保证绝缘装置有效。三、设置防护1.驻站联络员提前到达车站,经车站值班员签认后,办理登记手续,了解列车运行情况,及时通知现场防护员。2.现场防护员在与驻站联络员确认无车的情况下,指挥作业人员上道作业或穿越线路。3.驻站联络员与现场防护员必须保持3-5分钟通话。4.通信不良地段必须增设中间防护员。四、检查内容主要有1.几何尺寸检查:轨距、水平、三角坑、高低、轨向、轨距变化率、正矢、道岔支距、框架。2.道岔:工电结合部(竖切和顶铁)、岔心、尖轨、心轨、基本轨及各类垫板损伤,肥边及磨耗,道岔爬行,道岔动开程,各类轮缘槽宽度,“三密贴”。3.钢轨:擦伤、掉块、肥边、磨耗、鱼鳞纹病害、接头错牙、接头打塌、焊缝低塌、钢轨锈蚀等。4.轨枕:重点检查轨枕是否有失效,特别是连续失效情况;轨枕位置是否正确;木枕内部是否腐朽。5.联结零件及防爬设备:重点检查各类螺栓是否齐全紧固,密贴率状况,滑床板是否歪斜、离缝,防爬设备是否齐全、完好,胶垫串出压溃、超垫情况,扣件是否锈蚀失效,尼龙挡肩是否挤坏,轨距杆或轨撑是否按规定安设。6.道床:重点检查道碴是否饱满,道床是否板结,是否有翻浆冒泥、暗坑吊板。7.路基、水沟、标志标记、路材路料、防护栅栏、白色垃圾等。8.钢轨磨耗检查。五、检查标准及要求各项检查标准严格执行《铁路线路修理规则》。检查要求如下:1.轨道几何尺寸检查:(1)线路轨距、水平按“4、8、3”的标准检查,即钢轨长度短于18m的检查4处、钢轨长度大于等于18m的检查8处、工作量调查地段每3根轨枕检查1处,接头两根枕必须检查。(2)道岔每3根轨枕检查1处,其它道岔按17处进行检查,所有道岔尖轨中、岔心处必须检查水平。(3)病害处所与重点地段手工检查时按“3.2.1”(直线每三根轨枕1检,曲线每二根轨枕1检,道岔一根轨枕1检,其中正线曲线圆缓、缓圆点前后各20m线路设备检查时,轨距、水平一根轨枕1检)标准进行。(4)检查时应注意结合轨枕吊板、轨距变化率、水平和超高顺坡率,以及逆向复合不平顺的调查,高低和直线段的轨向应用10m弦长不定点检查。2.曲线正矢:正线、到发线曲线正矢轨道检查仪每月检测一遍,导出《曲线检查记录表》,标出超限处所;道岔附带曲线正矢每月检查一遍,按5m测点检查;其他站专线曲线正矢每季度检查一遍,按5m测点检查。正矢超限点必须纳入病害库。检查正矢时弦线必须拉紧,读数时视线要垂直钢直尺刻度值。3.联结零配件:利用检查锤对接头螺栓、道岔联结螺栓逐一进行敲击检查;轨枕螺栓、大小胶垫等进行目视检查。4.钢轨磨耗:有固定测量的曲线按固定点进行测量,无固定测量点的曲线,在曲线五大桩点前后及重点处所测量并记录,检查工区、线路工区各存档一份。一个曲线侧磨垂磨按最大值录入《曲线钢轨侧垂磨动态观测登记表》,线路车间保留电子版,并当月报检查验收室。5.无缝(冻结)线路位移观测:结合当月正线线路检查及道岔检查各进行一次,做好记录。位移量超过10mm,及时汇报线路车间、检查验收室;位移量超过20mm,报普铁技术科,组织人员应力放散,调整位移量。六、数据处理1.当日检查结束后,完工会安排人员对检查数据进行勾划、分析。(1)超过临时补修标准圈划符号规定:单处或多处轨距、水平及“48、91”、支距过临时补修标准时,要在超限处所标“√”记;对检查经分析后超过临时补修的三角坑时,应在超限处范围内的下方划上“√△”,并标注具体峰值,如“√△12”。检查记录中没达到临时补修标准,若考虑现场存在的高低、低接、暗坑、吊板结合在一起超过了临时补修标准值时,要按临时补修办理,可以按上述规定进行“√”记,但必须在“√”记处,且用文字注明高低、低接、暗坑、吊板项目,以及与静态值相加后的具体峰值。如“√高低10,√吊板13”。(2)超过经常保养标准圈划符号规定:单处或多处轨距、水平、支距超过经常保养标准时,要在超限处所标“﹏”记;对检查经分析后超过经常保养标准的三角坑时,应在超限处范围内的下方划上“﹏△”记,并标注具体峰值,如“﹏△8”。检查记录中没达到经常保养标准,若考虑现场存在的高低、低接、暗坑、吊板结合在一起超过了经常保养标准值时,要按经常保养办理,可以按上述规定进行“﹏”记,但必须在“﹏”记处,且用文字注明高低、低接、暗坑、吊板项目,以及与静态值相加后的具体峰值。如“﹏高低6,﹏吊板8”。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9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