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不是互联网公司

本文为“航通社”(ID:lifeissohappy)百家号约稿,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在小米招股书中,雷军竭尽全力让投资者摆脱“小米就是造手机的”这种印象。

“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具体而言,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个“互联网公司”的定位是认真的,同时为了在雷军退休之后仍然能保证公司不放弃现有的发展路线,雷军还以写入公司章程的形式,作出了令人惊讶的规定:

“小米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净利率不会超过5%。”

但是,改变众人已经形成的刻板印象,并不是雷军一己之力可以做到的。毕竟雷军之前还认为中国软件正版化不用等那么久,金山死磕之后一定会起来,结局大家都知道了。

航通社(ID:lifeissohappy)总结了市面上对小米“互联网公司”定位的种种说法,得出的结论是:现在的小米并不符合招股书中和大众眼中对“互联网公司”的定义。

什么是“互联网公司”

小米在招股书中做出“互联网公司”的定义,是为了避免投资者将小米定义为硬件公司,特别是做手机的公司。如果投资者们认为小米是以手机及其他硬件作为主营业务,就必然会有以下三大担忧:

1.利润率不能太高。手机产品的定价很大程度是由市场决定的,现在的手机创新幅度有限,还无法做到大幅度的抬升手机售价,依然有人疯抢的程度——即使是全面屏也做不到。

更不用说,小米手机在横空出世的时候,就大幅度的拉低了全行业的定价标准,并且一度以性价比作为卖点。到现在,小米的官方说法仍然是要做“价格公道”的产品,而自我限制利润率更是坐实了硬件不能为公司带来太多利润。

2.忠诚度和复购率问题。如果小米手机品质足够好,性价比足够到位,确实能把口碑做起来。但是这样的情况下,一个用户最多只能消费一台手机,要等到他换手机,也得等上3-5年。

反过来,如果小米手机想做到坏了之后不修,直接换一个新的,那反过来可能说明这台手机的质量并不是那么好,这又会降低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对电视、扫地机等其他硬件可能更是如此。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可能是,在智能家居方面尽可能的设计一个坚固的本体,以及需要频繁更换的配件,例如销售空气净化器的滤芯。但要指望小米全系列产品的配件都那么畅销也不容易。

3.更高的研发成本。硬件的智能程度越高,就越需要拥有更多的知识产权储备,以便在面对商业公司的专利战,以及不太可能发生的国与国之间的限制情况下,都保证继续稳定的生产和销售。

因为美国禁止供应某些核心部件,中兴手机现在已经面对技术性违约的停产局面,甚至有可能出售手机部门。

小米不断加大在手机等硬件领域的技术投入,例如自己开发了松果处理器,以及在MIX手机上体现的全面屏技术。但相对于互联网服务而言,做硬件创新需要投入的成本以及人力资源,明显要高出一个数量级。

所以,以普通消费者的眼光来看,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意味着主营业务是互联网服务,例如电商、社交、视频这些。这些服务在公司所有业务中的比重,应该超过所有的硬件收入,包括手机和物联网设备。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说自己是“互联网公司”,等于证明自己不存在利润率低、忠诚度低、复购率低、研发成本高这几个问题。只要能证明自己没有这几个问题,就算在投资者眼中过关了。

小米互联网服务依赖硬件销售

针对所谓“互联网手机”(当然不特指小米),有一种说法是,其互联网服务的(活跃)用户数严重依赖手机的出货量,手机卖不出去,用户数量就下降了。

不管我们从小米招股书以及其近期运营数据,还是从雷军本人的表态当中,都能确认这种说法。

小米招股书中提到,年智能手机收入占总营收70.3%,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占20.5%,互联网服务占8.6%,其他占0.6%。

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占比过去三年从80.4%下降到70.3%,但互联网服务只增加了4%(年倒跌),IoT与生活消费品份额增加更大。

同时,雷军在建立小米初期,就已经说小米是互联网公司,由“硬件、软件、服务”的“铁人三项”组成。在推出小米手机之前,小米最初做的是小米司机、小米便签等单个安卓应用,后来才推出MIUI,并在此基础之上推出小米手机。

即使MIUI是非常好用,并且不断优化的ROM,其他手机要安装也需要特别高的学习成本,确实是在那个时期只有所谓“发烧友”才能做的。所以小米手机的推出,就是为了通过直接购买硬件,获取软件和服务,降低分发难度。

差不多同时,小米也在研究米聊。当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