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艺术面孔丨时间收藏家

浙江新闻客户端陈宁

残缺一角的老茶壶、村口废弃的大喇叭、年久失修的老藤椅、民国时期的汤婆子盖……走进位于杭州吴山脚下的这个“秘密空间”,就像打开了一部时空纪录片。在这里,你会穿梭于过去与未来之间,更会品味出关于旧与新、废弃与重生的意义。

“我所理解的时间,是一个无比丰富的概念,她蕴含着故事、情感、精神与人文;她看似无形,却又与我们生活中的一切息息相关。”收藏家沈建国这样说道,当他开始与年代久远的老物件打交道,时间仿佛“动”了起来,过去、现在与未来也就紧密相连了。

牵挂

在收藏家的眼里,老物件从来就不是破旧、废弃的代名词。“寻找老物件,有一种‘寻宝’的乐趣。”沈建国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时光,那是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的日子,孩子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在村子的废墟里“寻宝”,有时候,一个锈迹斑斑的铜钱,或是一片残破的青瓷,都能让他们快乐很久。“当时的我们并不知道这些东西的用处,但那种如获至宝的喜悦依然记忆犹新。”

沈建国的老家是距富阳老县城5公里的龙星村。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这是一座“封闭、落后、传统”的古老村庄;但在时间的“修饰”下,她也毫不隐藏那些源于生活的美——

清晨,勤劳的人们沿着鹅卵石铺就的道路去往各自忙碌的地方,脚下的石头被磨得锃光发亮;道路的一旁,是一座座高低起伏、写满岁月痕迹的房子,更早一些时,屋顶上有袅袅炊烟升起;不远处的大树下,已经有老人坐在那把吱嘎作响的竹摇椅上,摇动着手上的蒲扇。雨天,水柱会顺着设计精巧的屋檐汩汩而下;晴天,小溪里能听到鱼儿翻越的声音,捉鱼人的背后挎着一个手工的竹篓……

“正是那些古老的、充满智慧的物品,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有滋有味;生活里的人也许换了一波又一波,但这些物件的‘生命力’却很强大,它们被代代流传,久而久之便沉淀为一方文化。”

后来,沈建国成为龙星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在杭州大学中文系求学的几年,他最牵挂、最难以舍弃的便是自己的小小村庄。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富阳的乡村中学担任教师,当他的眼前再次出现那些勤劳淳朴的农民,那些纯真浪漫的乡村风物,儿时“寻宝”的心情又浮现了。

“我想寻找生活中的老物件,赋予他们新的生命、新的意义。”

重塑

如何让老物件“焕发”新生?

这是沈建国开始与老物件打交道之后,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以老家富阳为起点,走遍座座村庄,找遍条条老街,他“看中”的物品从锅碗瓢盆,到灯具农具,从器物瓷瓶,到木雕配件……虽都不是骄奢之物,但每一件都源于生活,都留存着烟火的气息,也凝聚着先辈的智慧。

然而,要把这些看似互相独立、毫无关联的物体重新呈现,却并非易事。沈建国不断地思考,自己收集这些老物件的目的是什么?意义又是什么?虽然,这些物品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但他们本身的价值却体现在生活之中。“为什么不让他们重新回归生活,回归文化的本义呢?”

重塑就这样开始了。他打破定式思维,跳出物件看物件,给予他们新的造型、新的功能,甚至新的面貌。这些老物件暂时“告别”了原有的定位,它们被重新“排列组合”,巧妙地变成了新的生活艺术品:

清代的青花瓷碗底、煤油灯、铜炉盖,叠放在一起是一个精致的香炉;铜油灯、木桶铜箍、黑陶,装点之后便是一个香插;丢失盖子的民国粉彩瓷小罐,盖上半截葫芦,再摆在竹篓上,就是一个别致的茶罐;针线篓和藤筐,“摇身一变”成为复古的花篮;四个织布的梭子堆叠在一起,刚好就是放毛笔的笔筒……

一件件艺术品中的老物件都保持了原有的模样,它们或残缺破损,或失去光泽,全都没有重新修饰或者上漆。沈建国说:“它们身上这些时间的印记,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符号;每每看到这些印记,农耕社会的生活、劳动场景就会在脑海中浮现。”

也许,被重塑的不只有老物件本身,还有那历久弥新的精神与内涵。

“易安”

著名作家钱钟书曾这样表达自己的创作心路:我们一切的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和企图,不过是灵魂上的思乡病。想找一个人,一件事,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的世界有个安顿的归宿。

这段话,给了沈建国新的启发。“我们将历史遗物和人类日常生活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利用、改造、组合和安排安放,让它们演绎出新的艺术生命,赋予它们新的文化功能,这何尝不是一种安顿呢?”

他将自己收集、重塑老物件的过程,归纳为“易安技艺”。易,是指改变;安,则是安排、安放;技,代表手工技巧;艺,顾名思义是艺术。“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在易中出新,在安里升华。”

沈建国把自己“易安”而得的艺术品归为“技”和“艺”两个门类:技的作品主要围绕香道、茶道、花道、书道;艺的作品,可用于装饰和展览展示。每一件,都能重新“回归”生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兼具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

与老物件打交道久了,“时间”这个概念也有了新的意义。在沈建国正在构想的一座民俗艺术馆里,一条“时间长廊”已经在脑海中初具雏形:多盏从各地收集而来的民用灯将按照年代顺序一字排开,他们会被逐一点亮,用光影效果打造出一条时空隧道,把那些岁月的故事娓娓道来。

除了时间长廊之外,这座艺术馆里,还将有用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用具组成的“追忆往昔”篇章,以及用重塑的老物件组成的“创意生活”篇章……沈建国畅想着人们陆续到这里观摩物品,品味生活的样子,不禁觉得自己正在做着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我收藏这些老物件,是为了收藏文化,收藏时间;也是为了让人们都读懂生活,读懂岁月。”

作者/来源:浙江日报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