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港一支笔看华夏笔都的历史和今朝

知名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进贤县是棣属于南昌市的一个县,处于鄱阳湖边,是一个典型的渔民之乡,进贤有四宝,文港的毛笔、李渡的烧酒,三里的红石,还有军山湖的大闸蟹,进贤四宝可不是一般的出名,而是全国闻名。原来只知道文港镇产毛笔,有华夏笔都之称,来到文港才知道它有这么深厚的毛笔历史,当今中国毛笔70%的制作与销售业绩就是文港人创造的奇迹。周坊古村,文港毛笔历史的缩影文港镇大小几十个村庄都有制作和销售毛笔的传统,最为出色的当属出过周虎臣、邹紫光阁两支历史名笔的周坊村和前塘村,但规模最大,历史更悠久的还是周坊村,这里是了解年文港制笔售笔历史过程中不得不来的地方。周坊村离文港镇十几分钟的车程,这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古村,鼎盛时有五百多户、两千多人口,古村保存完好,基础设施完备,村卫所、合作商店、小学中学等一应俱全,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摄影大卡车周坊古村的巷道和格局是明代形成的,建筑主要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青砖黛瓦,庭院深深,从没见过这么干净的路,狭窄的巷道,红石铺就的石径,透着悠悠古韵,可惜就是少了几分人气。偶尔见到一对舍不得搬离开的老伴,靠做毛笔头打发时光,动作虽缓慢,却是配合得十分默契。来到村中心,在深宅大院密集处,突然出现了一位老者,他仿佛是来引领我们认识周坊的历史的,让我们兴奋不已。老人热情地介绍着他引以为豪的老屋子,描述着当年满屋都是制笔人忙碌身影的盛况,如今,落大的房子,只留下他一个人坚守。摄影大卡车摄影大卡车在中国的毛笔历史中,形成过著名的“中国四支笔“,即“上海周虎臣”、“武汉邹紫光阁”、“湖州王一品”、“北京李福寿”,四支笔中就有两支在文港,周虎臣就是周坊村的代表,邹紫光是离这里不远的前塘村的代表。明明是文港人,怎么加上了上海和武汉的地名?在这里毛笔的地位已经与产地无关了,而集中体现在品牌和商业价值上!从古至今,由于耕地资源有限,文港人不仅制笔,而且纷纷走向全国各地开设笔庄,经营自己的品牌。文港人在外面的世界闯荡,在商海中畅游,家乡就是他们最艰实的制作和加工后方基地。周坊人周虎臣年携全家赴苏州开设了“周虎臣笔庄”,销售毛笔。乾隆皇帝60大寿时进贡了60支“万寿贡笔”,乾隆皇帝用后赞誉有加,并御题“周虎臣”三字。年,周虎臣笔庄进入上海开设分店,真正成为中国有注册商标记录的第一支笔,这也让周虎臣笔跻身“中国四支笔”的历史高峰。而前塘村邹紫光阁笔庄的毛笔经销理念,是喜欢跟着近代临时迁都转,抗日战火燃起时,邹紫光阁将销售重心移至重庆,并使毛笔文化在缅甸与印度等南亚地区得到传承。据说前塘村上的老房子做门朝西开,匾额也多写“紫气西来”,现在的人推测,这些都是当年跟着邹氏卖笔发了财的人家,所以才把房屋的大门向着他家开。文港毛笔博物馆中展示了一张历史照片,图中年重庆庆祝第一个抗战胜利日,市民欢庆时经过“邹紫光阁笔店”门前的场面。不愧是“笔都”,走在文港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毛笔的气息。家家都在忙着做笔,屋外晾的,地下摆的、墙上挂的,水里浸泡的,手上梳理的,无不与毛笔有关。随意走进一家,都是一个典型的原始毛笔产销链条,一家二代分工协作,父辈负责毛笔的制作和加工,子辈负责销售。文港人虽经商氛围很浓,但主要还是以手工业者居多,因此民风纯朴,待人诚恳,尤其是对我们这种外行人都很热情,只要你愿意走进他们的家,只要你愿意问,都会不厌其烦地给你解答,嘴上说,手上演,直到你满意为止。笔庄与笔市文港有多家笔庄。在旧时称规模较大或做批发生意的店称为“庄”。但在商品经济如此发达的今天,“笔庄”这个称呼,更似乎带着原始的商业气息。穿行在文港大街小巷林立的笔庄里,又似乎并没有感到有过气的感觉,或许是因为毛笔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吧,“笔庄”这一古老的称呼用在当今的这个行业里,似乎还是那么地自然和接地气。“笔庄”90%的业务以批发为主,是毛笔进入市场的重要一环,规模较大的作坊都有自己的笔庄,庄号就是他们的品牌。这是制笔大师徐大南笔庄,虽不再是前店后坊,可销售的自然是自家生产的笔了。一支毛笔的制作工艺流程共有多个工序,从笔杆、笔头、装配再到包装,因此几乎没有一个作坊能完成全部工序的生产,一般都只完成其中的几个工序,或采购部件进行组装,或将半成品交易给其他作坊。即使是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毛笔制作,除了笔杆加工少量使用机械外,其他大多数工序尤其是核心工艺笔头的制作,仍然要靠手工来完成。因此这就造就了毛笔制作以家庭作坊为特色的产业形式,传承千百年都变不了。笔头的制作,是毛笔制作的核心,一支笔能否得到书写者的认同,关键看笔头。从清理动物原毛开始到完工,一共几十道工序。各种毛色的配比是关键,当然不断创新也是延长品牌生命力的法宝。能为著名的书法家订制专用毛笔那更是品牌最大的荣耀,所以如果一个笔庄没有挂上几幅名人字画的话,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没有个十年八年的功夫,一个技工是无法熟练掌握笔头制作的精髓技艺的,因此,毛笔制作技艺的培养也要靠童子功,从小做起。在这么功利的浮燥的年代,祖孙三代同坐一室,同操一技,这要比任何年代都更需要定力和勇气,估计也就是在文港这样的地方才看得到了。早就听说文港有全国性的毛笔批发市场!我以为在实体批发业都在网购的冲击下下滑的情况下它也颓废了,可是真的大大出乎意料,文港笔市却是长盛不享。文港的毛笔批发市场交易品种从原料到配件到半成品,囊括了毛笔制作的上下游全部产品。文港笔市一直延承着逢农历一、四、七当集的传统,集市当天,各家各户都将自家的产品集中到这里交易,来自全国各地的买家也都云集于此。真的让我不好理解,作为一个成熟的产业,上下游都相对固定,为什么不在网上交易呢?难道文港这么牛,能逆历史潮流?后来这个大叔一个小小的动作揭开了迷底,每一个笔头,大叔都要在手掌心试一下,各项指标就在这不经意的一转一按之下得到了确认。做为一个手工产品,控制稳定的质量不是一件天随人愿的事,所以如何把控采购商品的质量,还得靠一看二摸三试的”笨“办法,这就是文港笔市长盛不衰的秘密!文港,这里是传承千年的华夏笔都,这里有毛笔的历史和毛笔产业的现实,更有毛笔文化的传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