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医治好么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白癜风可以医治好么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529/6288655.html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成,都是一个精心打磨的过程,山西民俗面塑也不例外。山西民俗面塑现今能在民艺里脱颖而出,固然离不开每一个山西民间手工艺人的精心打磨。现今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审美也得到很大提升,山西民俗面塑的制作工序和用料方面也在随时代进步,不同于以往的粗疏,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现今山西民俗面塑根据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不断调整装饰流程完善装饰技法,灵活运用各类材料和工具,保证每一件作品的严谨性和用心度,致力打造更加精致细腻、惟妙惟肖感染人心的面塑工艺品。
山西民俗面塑有条不絮的基本程序
山西民俗面塑手工艺人特别讲究条理性,不会急于上手,在制作面塑艺术品之前,他们会在纸张上面罗列一个详细的计划。在采访山西省高平市乔明娥女士时,曾有幸踏足其设计室,内里一张很大的桌子,几乎占据了半个屋子,上面堆满了书籍以及她各个作品的设计初期规划书,详细的罗列出了灵感来源和设计方案,并对面塑的晾晒时间也做了细致的把控和记录。面塑手工艺人这种有条有理、一丝不紊,对作品负责的态度,深刻践行着慎始敬终的精神,令人敬佩。
面塑手工艺人在确定面塑用途时,首先会仔细进行题材选择,例如用于婚礼的面塑,有龙凤呈祥、梁祝姻缘、并蒂莲花、嫦娥奔月题材等,确定好所用题材后,需考量要用何种装饰形式实现明确的主题表达,进而开始构思大小尺寸,造型组合,颜色等,心里大致了然时会在纸上简单勾画调整整体造型。即使是简单的图纸勾勒,山西民间艺人也讲究不急不躁,谋定而后动。山西人做事情十分讲究脚踏实地,通常认真规划后一步一个脚印去推进,特别忌讳毫无章法的乱做一气,这一点在山西民间艺术家身上也深有体现,他们在做面塑时,也是秉承稳中带细,细中求精的精神,这种认真对待的精神,十分令人钦佩。
装饰准备及工具
面塑手工艺人在制作前会细心准备好所用工具,比如足量的精面粉、糯米粉和主要工具,较早时期主要准备的工具是:瓷盆、面案(案面要宽,表面光滑平稳)、擀面杖、秤、菜刀、剪子、竹签、切刀、筷子、勺子、小镊子、锥子、梳子、八角、瓶盖、竹签、毛笔及各种颜料等。目前工具与时俱进更迭为更专业的有机玻璃制造的工具,从右到左依次为:割刀、半圆塑刀、1号主刀、细圆棍、压痕刀、丸帮棒、2号主刀、粗圆棍、尖挑刀、压痕棍、开眼刀、3号主刀、棱形压痕棍、画笔、压板、擀棍等,这类工具购买方便的同时满足面塑制作需求,材质容易打磨抛光且在对面粉塑造时不会与工具粘合粘连,能更方便的进行面塑装饰塑造,逐渐成为面塑手艺人的必备套装,辅以早期工具,结合使用进行面塑塑造。这些工具看起来平凡无奇,但工具的删繁就简,正是考验手艺精湛的最佳证明。
不同的工具在制作过程中有不同的作用,比如透明质有机玻璃工具中1号主刀和2号主刀主要用来刻画大件主体装饰的细节部分,压痕刀、丸棒、圆棍、菱形压痕棍通常代替镊子、锥子、梳子、八角、瓶盖用来在面塑上刻印装饰纹样。也有民间艺人因习惯原因会选择自己趁手的旧工具,因人而异有不同选择。
丸帮套装也是辅助细化工具,用来更好的雕琢装饰细节。整体而言,山西民俗面塑的制作工具没有特别繁复的,常用的不过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件。制作之前,除了要准备足够的精面粉以及各种制作工具,还要准备一些苯甲酸钠、甘油、白糖、颜料以及附加的食品装饰元素,例如豆类、红枣、花椒籽、坚果等,现今为了更好的艺术效果,个别作品还会搭配一些金属配件、玻璃珠、塑料制品等。
面塑面团的调制
制作面塑最主要的就是面团的调制,最为考验民间艺人的耐心和细心程度。现今面塑所使用的是精面粉,这种面粉调制完成后有更好的弹性,更便于民间艺人进行制作。调制过程主要包括了和面与发酵,两项工序看似简单,实则对制作人有着极高的要求,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够完美掌握适时适量。
第一步和面,面和的好坏,直接影响面塑的最终效果。和面过程中水和面的比例民间艺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要求,但如若水加入过多,会使面团过于柔软,不易塑型,如若水加入太少,则使面团蒸制过后容易出现干裂情况。
第二步是民间称为“积肥头”的发酵过程,把预存的酵母用温水泡开,与少量的面相和。之后根据面塑的体积决定和面的多少,把白面和积好的肥头放进瓷盆中,用温水和面,和到软硬适中后进行发酵,发酵时长因面团大小而异,但一定要在面团上面盖一块潮湿的布,或者用一个大盆罩住,防止发酵过程中面团表面干裂。
面团发酵好后拿出,再添加高浓度的碱水,一般情况比例为一斤面二钱碱,随后要依靠制作人经验老到的手法搓揉面团,搓揉增强面团的韧性,使面团光滑有弹性且不沾盆,便于后期更好的塑型。在反复揉搓的过程中,根据作品需要加入食用色素,揉匀制成彩色面团,如作品所需色彩装饰不多,则蒸制后再行上色。
面团的调制过程需要耗费民间艺人大量体力和精力,重复的揉面动作和繁琐的发酵、蒸制等,对民间艺人的体力和记忆力都是挑战,但他们毫无不耐烦,有条不紊的进行一个又一个步骤,这种坚持和耐心的态度,何尝不是一种艺术精神。
山西民俗面塑细针密缕的装饰流程
山西民俗面塑的装饰重点主要在形与色上,正常来讲山西民俗面塑的装饰讲究先形后色,个别辅助装饰会先入色再塑型。现今民间艺人为了面塑作品最终呈现的效果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其装饰流程极为细致,将每一步每一处都深雕细琢,细磨密造。
面塑塑造及组合
塑造的过程其实是将构思所想变为现实的过程,要通过手和工具的搭配来制作各种造型的作品,面塑的造型不是简单的把面揉捏成任意形状,造型的好坏决定作品的成败,没有恰当的造型,艺术感就是无稽之谈,作品要有神韵,必须灵动真实,善于抓住所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还要注意主次、虚实、疏密区分,依据装饰需求适当运用夸张手法。
山西民俗面塑的塑造创作主要通过揉、搓、压、挑、按等手部的活动完成,以百鸟朝凤为例,先取适量的面团捏制凤凰以及小鸟的大致轮廓,然后借助工具将其形状刻画具体,通过剪子、小刀、梳子等工具的使用,制作出不同的压花和纹理效果。当各个零件都制作完成后,进行蒸制上色,当局部上好色之后,制作人会根据最初的设想和草稿进行组合,组合是一个化零为整的过程,需要从上到下,由内而外依次组合,经验老到的师傅会掌握一个度,即面塑组合造型初步完成但还有装饰的空间,一次性做足会影响面塑的灵活性,导致难以调整而使作品有瑕疵。
制作人对于作品的要求严谨认真,对于面塑艺术的执着追求体现在作品有细微的缺陷就会将其销毁,不会让作品面世。山西民俗面塑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从最初的简单造型,发展到由多个或数十个小件组合而成。每一件作品都是经由民间艺人细心琢磨反复斟酌调整最终装饰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品。
细节描绘及着色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掌握了从天然植物中提取颜色,山西民俗面塑的上色也会采用提取上色法。这种方法需将蔬菜水果碾碎,用过滤纱布包裹滤除带有色彩的汁液,加入少量的白酒稀释,经由白酒稀释融合的蔬菜水果色素色泽上会更加艳丽,且浸透性强持续时间长色彩效果好。
另外常用的色彩原料为正常市面销售的可食用色素和绘画颜料,用可食用色素来进行上色时,颜色容易相互晕染,所以在上色时要格外注意分界线以及深色与浅色的区分。绘画颜料相对来说颜色丰富选择性多,可以更全面的装饰出绚丽的色感。但民俗面塑使用绘画颜料着色后,就不可以食用了。
山西民俗面塑的描绘着色十分考究,首先在笔法描绘上讲究快准稳,要下笔精准点的到位又美观,画的流畅又平顺。其次在着色方法上,也讲究方式方法。第一种着色方法是直接将提取色素或者食用色素掺进面团里搓揉至均匀,直接形成彩色面团,拿彩色面团直接塑型,这种方式在视觉上色彩均匀但是颜色会偏沉闷,略带僵硬缺乏生气。
第二种方法是将面塑蒸熟后描绘上色。第三种方法则是部分上色后蒸制,蒸完后再染一部分。面塑上色要按颜色深浅来,讲究先浅后深。且面塑上色需要很多遍,避免串色,需等一个颜色晾干后再上另一个颜色。
蒸制晾晒与调整
蒸制晾晒是山西民俗面塑不可或缺的步骤,面塑雏形完成后放入合适的蒸笼蒸制,过程中无法对其随时调整,蒸制的时长和火候完全凭借民间艺人的过往经验来决定。蒸制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直接影响面塑最终的呈现形状与颜色。
大部分面塑中是加入了食用碱的,蒸制加热时食用碱会使面塑一定程度的膨胀变大,也会发生一些变形现象,故而在面塑蒸制完成后,需放在避免阳光直射的阴凉处风干晾晒,借用热胀冷缩的原理让面塑中因食用碱膨胀的部位慢慢回缩归为平整。
阳光直射的地方晾晒,会导致面塑中的水分快速流失造成面塑作品干裂变形,且不利于面塑膨胀的回缩,所以手工艺人大都避免面塑进行阳光直射的暴晒。另一方面,晾晒既是为了固色也是为了增强面塑的保存性,面塑归根结底还是食品,会发霉变质,经过充足的晾晒处理后,就不太容易发霉变质,可延长保存期至三到五年。
有些面塑作品的装饰需要借助大量竹签增加高度固定位置,但面塑完全晒干后很坚硬,竹签很难穿透且容易造成竹签没穿进去反而将面塑装饰品扎裂开出现难以补救的毁坏情况,这就需要在其晾晒至半干的状态下用竹签串起来,整体造型塑好再继续进行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