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究竟有多强大

“中国制造”这个称呼,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一、二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工业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综合国力迅速壮大,在中国制造的许多工业品上,开始出现“中国制造”这四个大字,并随着中国对外援助走向世界,这就是“中国制造”四个字的来历,体现的是中国人民坚定走工业化道路的伟大成就。

从目前已经披露的历史史料来看,中国工业化大致分这几个阶段:

一、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在苏联帮助下完成了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大家都知道,新中国建立前,中国是没有实质性的工业化的,尽管现在有史料显示,在旧中国曾有很多创造,比如生产了中国第一批万吨货船、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台柴油机、中国第一辆汽车等等,充分展示了中国人不甘落后的奋斗精神,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中国工业基础很差,在这些众多的“中国第一”当中,许多都是国外提供材料的组装品,几乎没有投入成批生产并得到广泛应用的,这些不能说是“工业化”。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一五期间建立的冶金企业

一五、二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具备了许多工业品,比如飞机、大炮、坦克、汽车、各种工业母机、冶金等产品的成批生产能力,零部件生产也都已经基本立足国内,差距仅仅是产能和自我研发能力有待继续提高,而这不仅是当时的任务,也是今后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继续努力的任务。

二、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的三线工程。这一工程的起因是反帝防修,是与当时中国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密切相关的。据有关资料显示:当时中国在京广铁路以西的广大地区,主要是山西、河南、四川、湖北等9个省份,投资亿人民币,建设了多个工业、科研、交通、院校等项目,重点是重工业和军工业。为了防备超级大国的突然袭击和核战争等现实威胁,三线建设的众多项目,在建设形式上,突出了“靠山、进洞、分散”。

成昆铁路第二汽车制造厂

三线建设使中国工业布局开始由沿海、东北等地向内地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内地经济的发展。冷战结束后,三线建设的企业开始逐步走出深山,有很多企业现在仍是行业骨干企业,比如攀枝花钢铁公司、长虹集团、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等等,数量众多,这些企业都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武钢一米七轧机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与三线建设稍晚实施的,还有“四三方案”或“43方案”,这是国家上世纪70年代初利用与西方国家关系改善的有利时机,向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

据统计,“四三方案”引进了价值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亿元人民币,包括四套大型化纤生产设备,十三套大型化肥生产设备、三套大型石化生产设备、一套大型烷基苯生产设备、一套一米七轧钢设备、一套钢铁生产设备、三套大型发电设备、四十三套综合采煤机组以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生产设备在内的先进的工业生产设备等。后来,在此基础上又陆续追加了一批引进项目,进口的总额达到51.4亿美元,项目至年全部投产。这是继20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项项目后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

三、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这一点不用多说了,看看今天的中国就会明白这一切,我们现在需要感谢的,是中央的正确决策和勤奋的中国人民。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链条,能够生产世界上已经出现的各种工业品,至于中国当前的工业能力,应该是中国说第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敢说第一,这一点不用怀疑。

至于前面提问者所说“中国制造有多少配件是依靠国外的产业链的,比如圆珠笔的珠子,汽车里面主要部件,还有我们的纯奶酸奶的纸包都是老外提供的”等等。我在这里也是适当解释一下:

一是在全球化的时代,工业生产能力全球配置,通俗地讲就是零部件来自全球各国,哪个国家的零部件质量最好、价格最低,也就是所谓的“性价比”最合适,就用哪个国家的,这样制造出来的产品不但性能好,而且市场大,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带动性也强。

二是当前中国制造的一些工业制成品,在全球化条件下,不可能全部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化,也就是全国零部件、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都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如果一味这样发展,那就意味着中国不再坚持全球化了。国外企业的优势产品肯定也要加入中国制造,目的是取长补短,互相推动,互相进步,向世界提供最好的产品。

三是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中国只能生产产业链中低端的产品,绝对不是这样的,要是中国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中下游阶段,在中美贸易、中欧贸易中,中国顺差绝对不会超出美国、欧盟,特朗普也没有理由频频挥动关税大棒。中国工业制成品在国际市场时是有很强竞争能力的,这一点是西方国家绝对无法比拟的。

在中国出口产品中,里面确实有很多零部件来自国外,但这些零部件之所以交给国外生产,并不意味着中国就不能生产,而是国外零部件也是产业链的一部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没有替代产品。在这里,我们就举几个例子:

运行中的呼吸机生产线

以这次疫情中大量出口国外的呼吸机为例,风机是其中关键零部件,过去用的是国外产品,但疫情出现后,国外来源断绝,国内替代产品就迅速上位替补,保证了国内外供货。还有口罩生产,实际上也是高科技产品,在这里,我们就简单说说生产线。

口罩生产线

口罩生产线牵涉到科研、电子、机械、材料、制造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又需要很多子系统,子系统里面又有很多分子系统,而这些子系统、分子系统基本上又都自成产业链。以这些子系统、分子系统生产的各种设备、系统为依托,通过设计人员的精心设计、合理取舍,才能形成生产线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完成后,确定装机的各种系统、子系统产品从四面八方的厂矿企业集中到总装厂家,才能总装形成产品——生产线,然后还要系统的试验修改,这里面又有很多环节,不再一一赘述,待生产线试验性能完善后才能投入批量生产,交付口罩生产企业,完成安装后投入口罩生产。你说这个环节复杂吗?!当时国内口罩市场需求剧增后,国内迅速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产能迅速膨胀,很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建设,迅速投产,其中有的生产线日产量达到万个,而美国通用公司在特朗普严令下转产口罩,建成的生产线日最大产能不过50万个,生产能力、水平高下立判。

至于提问者讲到的圆珠笔笔芯头上的珠子,中国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能生产,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人对圆珠笔使用十分普遍。这件事被提出后,不过几个月,中国太钢就生产出了国产材料。之所这样快,就因为中国是世界上钢铁产能最高、产品最全、品质最好的国家,在这一领域根本不存在无法攻破的难关,只要市场有需求、国家有需求,很快就能满足。而这种圆珠笔笔芯材料全国需求不过1吨。这一点大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笔尖钢”生产线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辽宁”号航母上的阻拦索、柴油机上的柱塞泵、芯片等工业品零部件,一些不负责任或者说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了解甚少的媒体、专家纷纷说中国这不能生产,那不能生产,受制于国外,真是那样吗?不是的,中国只要需要,都能生产。

驰骋远洋的“辽宁”号

航母上的阻拦索不用说了吧,“辽宁”号早已驰骋海疆。柴油机上的柱塞泵可能很多网友不了解,其实就是柴油机高压油泵里面的一个小部件,中国早在上世纪无六十年代就能生产,不然中国的汽车工业怎么发展?建国以来军队的装备坦克、装甲车、军舰、各种军车岂不都要依赖国外?这不是笑话吗!还有芯片,许多人也是说三道四,事后证明都是危言耸听,前些年美国对中兴禁售、对华为禁售,一些人就说军用芯片也被卡住脖子了,其实中国的军用芯片早就实现了国产化,并且出口到包括俄罗斯、美国等在内的许多国家,民用芯片确实稍有差距,但不是我们不搞,而是国外供应充足且价格便宜,站在市场的角度没有必要。特朗普不搞“制裁”还好,既然举起了制裁的大棒,激怒了中国人,那咱们几年后再看吧,看看最后被打趴下的究竟是谁?!

总之一句话:中国工业不仅产业链完整,制造水平也是很高的,完全能够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一些产品可能不如国外,也都是事实,但要是以此为据,否认中国工业建设水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一点,希望网友不要听信谣言,还是要相信国家。(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8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