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翰飞张君逸的书画艺术张飞莺

张翰飞(-),字鹏翎,号息庐老人,生于安徽歙县。出身书香门第,民国年间担任铁道部部长叶恭绰的高级助理,曾在铁道部和《北京晨报》编辑部工作。中华书画研究会会员。早年读书而无意仕进而喜收藏书画,是一位学养深厚、工诗善书、画艺精湛的著名文人画家。年赴京参加举贡会考后留寓北京,与叶恭绰、陈师曾、溥心畬、黄宾虹、袁励准等书画名家时相过从,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既已享誉画坛(其子孙学徒们均成长为现代画坛大师),被时人推誉为“新安三雄”之首。

一、功德传家,可歌可颂

新安张氏一门诗礼传家,至今已是第12代。乃新安画派中极少的一门几代同为著名山水画大家之族。张氏家族不仅是一个读书授业育人书画世家,而且祖上世代皆以功德布施义举享誉歙南,堪为世人楷模,闾间代代传颂。乡儒许承尧(清末翰林)曾经在张翰飞画上题诗勉励:“横川似练平,霜树醉秋色。远怀利济功,期君绍前德。”

《歙县志》载:定潭村自古至今除张姓外,尚有杨、汪、郑、王、马、洪、徐、姚、吴、方等姓氏先后在定潭安家落户,但是以张姓氏族为最主要宗嗣。

定潭张姓为汉氏良公后裔,从良始至50世常德公为避祖难(其父巨宝公得罪权贵,遭灭门之灾),携妻姚氏遁匿于风池下岩岳父姚琏公书院中。随后便定居于景色秀美的定潭(14世纪中叶,即公元年前后),与当地的郑氏、汪氏、刘氏等居民同住。

适逢朱元璋皖南战事失利,败经定潭,向常德公借粮未允。数年后,朱称帝,常德恐朱报前仇,便留下长子,携次子逃往浙江无石山隐居。

长子寄安公,改姓埋名。生三子:长子继祖(大份),次子新保(二份),三子真住(三份)一直繁衍至今。

张氏宗祠主要有保善堂(大份始祖),嘉乐堂、文德堂(二份始祖),务本堂、尚德堂(三份始祖)。以士、良、国、立、以、元、光、大、世、文、承、启、志、昌、安、祥、吉、兆、邦、容、永、忠、绍、孝、友、万、年、芳28字排辈至今。

张翰飞为民国时期活跃在北平画坛的大师级书画家。早在民国年间,张翰飞先生就多次举办展览卖画集资,或营救爱国人士,或慷慨捐资办学。年祖父张翰飞与徐燕荪、吴镜汀、杨庶堪等共同创建“中华书画研究会”。早年在铁道部任职提议“首条铁路贯通南北,跨江而建”,为修铁路惠及中华。安徽沿江一带山洪暴发,出资在歙县会馆招待书画界名流,作品公开义卖后,所得全部捐赠给安徽,为灾民渡过难关尽了绵薄之力。年在族祠保善堂建有3个年级的“定山小学”,年在嘉乐堂建有4个年级的“定潭保国民小学”。年又増设高小班。没有报酬地义务教育乡闾子弟直到新中国成立。

张君逸在新中国成立后又克绍祖德,将家藏的7件古玩字画捐赠给了歙县博物馆。

年,张仲平毅然将祖孙三代书画作品幅全部无偿地捐献给安徽博物院永久珍藏。不仅令张氏三代的“后新安画派”经典之作以完整的面貌呈现于世,同时也使得国家典藏对民国时期“新安三雄”作品二缺一的局面,得以扭转为三雄俱全。而其中以新安张氏三代作品的内容最为丰富,有别于黄宾虹、汪采白个人作品的收藏,弥补了国家对于“后新安画派”作品收藏匮乏的缺憾,为安徽画坛以“学人画”为传承脉络的画学体系典藏奠定了完整而雄厚的基础。人们今后在对自明清以来新安画派进行系列宣传之际,可依据实物延长观众对安徽地域性艺术成就的审美视线,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该派博大精深之内涵。古今传承的、具有高度成就之地方流派独特艺术魅力在画坛所生产出的巨大影响,极有俾益于后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研究。

二、贯通古今,雄踞画坛的张翰飞

三百多年来,“新安画派”从星火燎原到代有传人、名家辈出:前有志趣相近的清初“新安四家”(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开宗立派,后有清末民国立志传承的“新安三雄”(张翰飞、黄宾虹、汪采白)。他们在笔墨传统上继承“元四家”文人画的清疏高格,兼取历代大家笔法;艺术实践上坚持“敢言天地是吾师”的创作原则,崇尚自然造化,概然以形写神,放笔寄托行藏;精神理念上力图表现以人品寄托画品的高格逸趣、借黄山美景唤醒世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如:张翰飞洒脱画风,恣纵不羁;黄宾虹黑墨山水,浑厚华滋;汪采白青绿景胜,神形兼备。均因吸收了诸多西方大师的精神和思想,给该派绘画艺术带来了丰富的营养。“后新安画派”继往开来,吸取时代之新机,放笔畅写黄山形神。与时俱进的飞跃,促进了该派新旧画风的更替,堪称中国画坛一段固守砥砺的佳话。

张翰飞秋山萧寺图34x48cm

1.沉雄峻厚的山水

张翰飞自幼酷爱书画,书法学章草,诗词宗唐人。尤其擅长山水,溯“元四家”而博采历代各家之长,且不落前人的旧套,能够独树一帜:古意盎然,以雄见长。笔画纵逸多姿,墨色润泽华滋。风格凝重苍浑,气势磅礴沉厚。

早在年(民国十八年),即在上海与名贤组办全国美展,并于位画家中脱颖而出。有两幅中国画作品获得了高出时流们很多的拍卖价格和教育部美术展览最优奖。年(民国二十五年)起,就在北京荣宝斋、上海荣宝斋、南京、武汉等地出版发行了自己的山水画专辑。成就之高名噪京沪。

张翰飞不仅艺术独高而且具有忧患意识,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既利用私人关系营救被捕的爱国青年。当抗战爆发,国土沦丧、生灵涂炭,他拒绝了伪满洲国政府国务总理郑孝胥邀其北上的任命,毅然辞官回乡,出资创办定潭初级学校,致力于平民教育。

退出官场的他一面积极参加唤醒民众的社会活动,一面潜心攻研书画艺术,倾心描绘家乡山川风物。晚年多次出入黄山写生,借祖国的大好河山图画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作品风格沉雄浑厚,感情深沉真挚。与黄宾虹、汪采白一起被世人称为“新安三雄”。由于学养的深厚和巨大的影响力,不仅令他在民国画坛上声名鹊起,还被世人誉为“三雄之首”。

张翰飞诗文、经史、书画、篆刻无一不精,生前与叶恭绰、陈师曾、溥心畬、黄宾虹、袁励凖等著名书画名家过从甚密,时时切磋画艺。陈师曾、黄宾虹、汪采白、王梦白等人当时就称赞他诗、书、画“三绝”,并且倍加推崇。曾得到他指导的艺术大师江兆申,之后仍不忘著文怀念。

张翰飞于诗词亦颇有造诣,不朽的诗句大多留存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题画诗中。其善于运用四言、五言、七言等各种体裁的诗词来寄托自己爱国怀抱和忧民情思,均写得清新流畅,淡泊平和却又余味隽永,巧妙地传达了画面图像之外的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决心和意蕴。可谓词句精藻,字字珠玑。而且往往还有许承尧先生所和的观题诗词。

翰飞英年早逝,画迹留传不多。从现存作品看,作品多为他最熟悉的黄山风景。画面古意悠悠,直接取法宋元,并得黄公望精髓而卓然自立。作品构图宏大,气韵生动,神胜于形,风格沉雄,和黄宾虹后期作品相类似。翰飞俨然一代新安画派领军人物之风范。其画面貌多样,约有四种风格:

(1)水墨写生山水

如新安画派祖辈那般,追求神韵而形状未必相似。或以长线披麻之勾皴构筑其空灵的山水骨体,或于整肃深静笔墨中呈现苍茫的水墨韵致。作品意境简洁而有层次分明,风格冷峻但笔致沉实。

《山居图》,作于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年,时年值张翰飞54岁。全幅纯用水墨长线披麻皴作山脊龙脉高耸,虚空留白状貌云壑万仞。中部巅顶上有古寺严庙立于林荫之下,山涧应练如飞龙折第冲江。山麓水岚生烟,雾气迷谷遮路。岸畔茅棚两间,依山傍竹而建。主人闲倚窗前,矫首坐看云起。画面上以意笔草草写杂木成林,令浓淡干湿间若见绿胜于蓝。钤“翰飞张印”“息庐”印。

张翰飞山居图37x80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2)小青绿山水

用笔胆大,线条细劲,山体用坚实的墨线勾形,淡墨长线披麻略皴,染以暖赭和青绿,复用花青轻罩峰头得雄浑之相,最后以焦墨定廓令山体坚凝。而峰下留白的奔云飞雾,既衬托了群峰的险峻和山林的森莽之相,也拉开了画面上高远和深远的距离。这种裁剪有度而略微夸张的青绿山水写生,是中国现代画史上一种有意义的尝试。

《双峰架月图》,作于民国二十八年已卯(公元年),时年值张翰飞55岁。画面上连幛的群峰屏立云外,隔渊的壑间云雾升腾。游溪上回堤环山,坡岸筑城墙瓦房。院中二人昂首遥看远山云月。天宇之上有明镜高悬,照亮了整个幽谷胜境。画面小青绿设色,风格清雅绝俗。山谷林溪层次分明,游溪长堤环山回绕。如假界尺的刚健直质线条,构筑出坚固巍峨的屋舍。水墨意写的杉林和劲笔精勾的松柏互为衬托点缀出遐逸幽居的意境。

自题:“双峰架月。屏山之外,双峰并峙;秋夜月出,气闲如镜。悬架当于祠前观之。鹏翎作于息庐。”钤“息庐”“鹏翎”“翰飞”“黄山人”“仆本惧人”印。许承尧题:“揽镜入怀抱,不如著山肩;明明何時掇,我意殊未然。天都闲健老人”。钤“承尧”印。

张翰飞双峰架月54x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云崖闻舂图》,作于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公元年),时年值张翰飞55岁。图绘云断陡崖,赤壁连天。其下怪峰森立,山间松柏履荫。谷底方田阡陌,伴有野村陋屋,曲栈攀山而上,水榭危筑溪口。梁坝横卧如垣,湍溪鸣激岩江。绿草如茵的松径上,有白衣高士拄杖独行,举目观山望云,侧耳闻浪听松。天上明烟飘浮之间,远方彩霞飞舞在霄汉之上。精湛的笔墨画出家乡迷人美景,而流畅的线条令游云如飞龙在天,辄使色彩鲜丽的画面更添锦绣仙气。

自题:“云崖闻舂。石山湾峻,壁下溪深;忽折药坞,置崖钟。舂声水声,月液石壁,遂生回窨,青凌高远。铿然可证。翰飞张鹏翎识于定潭之息庐”。钤“鹏朝私印”“翰飞张印”印。许承尧题:“无人水自舂,妙语幽可想;陗壁古台濡,闲云数来往。芚翁”。钤“疑盦[an]”印。

张翰飞云崖闻舂54x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福地传钟图》,作于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公元年)作,时年值张翰飞55岁。图绘奇峰怪岭峥峻,断台飞崖错落。万仞深壑之下,松柏成林,云雾似海。山间幽径曲折,沿途望台凉亭偶现。更有古刹严庙隐建其间,临溪平地广场上,二人前后相嘱,去往大雄宝殿。近景山危道有人曳杖攀缘,遥望山后钟楼高筑,聆听梵音响彻云霄,韵随松风江涛远播。以坚劲的宋人笔墨写静旷的元人山水,小青绿设色复施暖赭烘染,遂使意境深密高远,且得明暖清润之象。

自题:“福地传钟。水口廊短日定山,福地有大钟为畼;初崖物声音域远,叩泓里廊西小龛。再拾级登有尼庵,戴木槎柏巢条搜。拂涛源幽渺,令人神旷。鹏翎。”钤“张印鹏翎”“翰飞书画”印。许承尧跋:“为有活烟岚,更觉潭水定;日出偶闻钟,涤荡烟岚净。己卯承尧题。钤“际唐”印。

张翰飞福地传钟54xcm年作

《永桥秋色图》,作于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公元年)作,时年值张翰飞55岁。图以笔致清晰的长短披麻皴绘危岩欹倾、怪峰飞驰。精勾细写作巅上松柏枫林,秋叶似锦。山根留白表现河道蜿蜒,长江似带。水面既有断崖高堤横亘,又有坚凝的石桥虹卧。岸上置屋舍廊厅倚山傍水,有高士闲游入山寻访仙踪。层峦叠嶂的巨峰,进递耸入云天;列兵排哨般的远岫,如影若幻悬浮半宇。全幅借明人松软的笔法写元人疏逸的构图,晚清的小青绿设色,令风格妍雅润泽。

自题:“永桥秋色。上干口多石桥,日看渴工于伴孙。志载书,吾高祖上园公但复也。桥南多高迤,西多枫柏树。秋深红叶满林。日斜霞起时,尤灿烂可观。壬戍毁于水。写此以存定崖,不禁感忱系之。已卯夏日,鹏翎作于息庐。”钤“翰飞”“定潭村人”“鹏翎长寿”印。许承尧题:“横川似练平,霜树醉秋色。远怀利济功,期君绍前德。”钤“疑盦”印。

张翰飞永桥秋色54xcm年作

(3)粗笔浅绛山水

笔力深沉逸宕,画面劲皴淡染,颇得渐江、查士标、石涛等新安前辈遗韵而又自出机杼。对传统山水画形制结构及其变异颇有探究,几何块面的简省山体酷似弘仁大师高度概括的手法。山间留白,烟岚缥缈,透过茫茫的云海作附览的视角,辄令所作山水龙脉显得既盘折险峻又起伏开张。

《黄山晨曦图》,作于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年),时年值张翰飞54岁。图用仿新安画派领袖渐江大师简括方折的笔线作几何形峥峻山骨外廓,皴淡染的峭拔岩体,迷影幢幢;在奔腾若海的云岚中恰似天外游仙人行空,自由无拘。而驰骋云外的半天岩台上那方独立的空亭,则是供作者内心灵魂栖息的理想净地。近岸高岗上展臂欲飞的龙松,更是表现了凌云的壮志。钤“翰飞张印”“古愚”“息庐”印。

张翰飞黄山晨曦图32x86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新安渔家图》,作于民国二十六年丁丑(公元年),时年值张翰飞53岁。画面突破了明清以来两山夹一水图式,用俯瞰的视角,类似于之字形的构图描绘山乡旷净无垢之景,令观众在几度聚散开合后由紧张而趋于舒放。若作者回乡之后,过着隐居野溪方塘之畔,离俗避尘的渔乐生活自况。钤“翰飞张印”“古愚”“息庐”印。

张翰飞新安渔家图41x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访友图》,作于民国二十七年戊寅(公元年),时年值张翰飞54岁。图绘清危岩欲倾,远曲如影。河瀑直下,飞落入江。江心孤岗独立,若中流砥柱。其上苍柏高卓,绿树斜倚。其后谷间云杉如哨隔江赤壁洞壑赅目。近处危亭临江而建,主人凭窗独坐;中部木桥高架,访客曳杖踽行。风来树摇水鸣,江泛层层涟漪。全图峰岩山石粗笔长皴,浅绛罩染的雄伟明暖之象;树屋人桥精笔细写,突出山居理想主题。作品反映出作者对宏观自然环境与微观小我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钤“翰飞张印”4字朱文正方印枚。图左下角压钤“无心作图图真”“我非画师”印。

张翰飞访友图33.5x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深山藏古寺图》,早年仿明代董其昌笔意习作。图以长线披麻皴作峰雄簇立,摩天接宇;巨壑深渊,万仞无底。留白余空的山间见云烟映霞,令松风流走;水墨暖赭轻染的崖壁匹练冲溪,曲径通幽。巅顶细笔勾绘出庙森列,遥望仙踪渺远,但攀山拾阶可寻。钤“翰飞张印”“古愚”“息庐”“无心作图图真”“我非画师”印。

张翰飞深山藏古寺33.8xcm安徽博物院藏

《拟元人笔意图》,作于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公元年),时年值张翰飞55岁。图用疏松柔顺的淡墨长皴勾写江南植被丰厚的尖峰陡壁,以劲健之笔和留白虚空作层峦叠嶂间云谷茂松相掩,吞吐氤氳,气象迷茫。天边有白瀑绕过危崖自上而降,奔腾湍趺飞落深涧。穿云渡壑,化作线条柔顺的九曲游溪;蜿蜓流下山坡,冲入滚滚苍江。右边山坳俏然生长一片野梅,摇技吐蕊,香飘满宇。远处淡墨烘染的圭剑双岫如天门似隐若现,相对峙立于两边,与其下清晰险峻的群山成空远和苍莽的对比。

自题:“清士栖径后泌上,左松右石乞游观。何人起腕闲滋味?流水高山只自弹。戊寅秋日,淑元人笔意。息庐,鹏翎。”钤“张印鹏翎”“翰飞”“癸亥自号息庐”印。

张翰飞拟元人笔意图63.5x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4)细密深厚山水

除了在风格上追仿和技艺上发展新安前辈外,同时也博采“元四家”之长,表现出笔墨邃密、气韵深厚的效果。虽亦不乏清逸苍茫之逸蕴,但气势磅礴,则更接近于黄子久、王蒙、高克恭、石涛一路。赢得名士许承尧作诗题于画上,被时人誉为珠联璧合的“杰构”。

《磐石垂纶图》,作于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公元年),时年值张翰飞55岁。图绘群峰簇立如并莲,山道拾阶可通幽。绝壁千仞似斧劈,山田阡陌如方网。流溪洄漩映岩台,翠柏似锦绿无限。深远的危涧与高远的云岫两相照应,拉开了空间的距离和维度的差别。全图浅绛设色为主,万物清净如洗。笔墨苍劲老辣,气象雄肆浑凝。作品表现出了作者高超的概括能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

自题:“磐石垂纶。枕流高畔,立石嘴溪;孤径而登,可容一席。渔隐香钩处也,后为石工凿去。名谈遂试。时己卯夏日,鹏翎作于息庐。”钤“息庐”“张印鹏翎”“翰飞”“时人缪说云上作”印。许承尧题:“得鱼必不喜,远去亦何为;忘此手中纶,暂念心心机。疑窔[yào]。”钤“许印承尧”印。

张翰飞磐石垂纶53.8x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定水观鱼图》,作于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公元年),时年值张翰飞55岁。图绘群峰屏障的幽谷里,云笼松林,雾绕竹柳。石墙围院之内,隐居野村数家。幽径伸向山外,有朋自远方来访。溪畔石台斜辅,岸边有老少二人闲倚石上,静观定潭水波,体味游鱼之乐。画面色墨分明,皴染淡洽。景色秀丽,风格清雅。中部花青轻染的烟柳修竹与大片的深潭相映照,提亮了全图的况味,给人以离垢避俗之感,可谓匠心独运。

自题:“定水观鱼。文会之东,潭水澄碧长杨修竹,获阴半亩。当斜月衔,山时林影,入水游鱼,如在枝后。濠上之乐,未过与此。张鹏翎。”钤“莽丁自号息庐”“张印鹏翎”印。许承尧题:“水影吸山绿,鱼如林表游人知鱼乐否,亦著一微沤。疑翁许承尧。”钤许疑盦”印。

张翰飞定水观鱼53.8x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双岫二水图》,作于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公元年),时年值张翰飞55岁。此图用笔胆大、线条细劲,山体用坚实方折的墨线勾形,清晰的淡墨长线披麻略皴,轻染暧赭和青绿烘托岩面和植被,复用花青轻罩峰头得林峦雄浑之相,最后果然地焦墨定廓令陡崖坚凝壁立。然峰下留白的奔云飞雾,既衬托了群峰的险峻和山林的森莽之相,也拉开了画面上高远和深远的距离。系由新安画派简劲疏逸的画风中脱出而略得唐宋密体山水之象。这种裁剪有度而略微夸张的青绿山水写生,实为是中国近代画史上一种有意义的笔墨尝试。

张翰飞双岫二水图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自题:“双岫峨峨二水凌,红尘不到白云横。翩游处屐行吟处,悟多山僧能送迎。黄山松只多此意境,信笔写之补吾前壁,以当卧游。戊寅秋日,翰飞张鹏翎。”钤“鹏翎长寿”“翰飞书画”“时人缪说云上作”印。

2.饱满峻厚的书法

张翰飞在书法方面同样具有非常高的造诣,擅长行草、隶书和小楷,字体规范严整,笔画清秀挺拔。书法尤以章草最为时人称道。字势雄强,结体圆稳,极具大家风范。隶书则更古朴凝重,近似何绍基。观其存世不多的书法作品,古朴厚重者有之、灵动隽逸者亦有之,然均峻厚饱满且有章草的笔法和韵味;同时绘画作品中的书法趣味也为颇浓重,往往“以书入画”妙得画书同源之趣,此在中国现代书法史上为不多见。

草书《论黄庭拓本》,“余生平所见《思古斋》‘黄庭’皆‘颍上本’,此本虽与‘颍上’举止相似;而从逸则过之。疑即‘颍上’所自出。蔼凌先生,张鹏翎”。钤“张翰飞印”“鹏”印。

张翰飞书法论黄庭拓本70xcm安徽博物院藏

作者因受赵孟類“以书入画”理论的影响很深,平时十分重视对于书法技艺的训练。他的书法尤以章草最为时人称道。《草书论黄庭拓本》体势雄强,笔画圆稳。结构简省,脱去波挑。字字珠玑,坠落玉盘。从中可见其确于草书《急就章》中“一画之间,变化起伏于锋杪[mio];一点之内,殊衄[n]挫于毫芒”的书法精髓下过一番深刻的功夫,故而极具大家风范。

隶书《论实事求是》,作于年(庚申),时年张翰飞36岁。隶书大字“求是”,其左复书小字“人能实事求是,则遇事不设成心,不参己见。互以礼为权衡,攸往咸宜矣。左勤海上经营,事生繁也,题此以助之。庚申春,鹏翎”。“鹏翎私印”“张翰飞印”印。

结体宽博雄厚,笔致劲健遒逸。简省去波三折蚕头燕尾之传统隶法,而融入了楷书的笔意,有汉碑摩崖的雄强峻厚、金石沉凝坚劲。意气飘洒脱俗,格调坚忍不拔。当时西方思潮比较流行的中国社会上,对于中国画妄加批评的各种言论漫天飞舞。张翰飞这种清醒而客观的实事求是态度,在那样一个混乱的历史背景下非常难能可贵。

张翰飞书法论实事求是x32cm安徽博物院藏

三、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张君逸

继张翰飞之后,其子张君逸于整肃中见萧散形制的画风跨越了新旧时代,笔墨意境皆经自我熔冶而成其新局。

张君逸(-)

张君逸(-),翰飞子,字昌骥,号新安居士。生于歙县,寓居北京20年,先后毕业于燕京、清华大学,获双学位,精通英、日、德三门外语。曾任政务院国务秘书,力主抗日,并随同宋美玲出访美国,争取盟国支援。

君逸天赋异禀,幼爱绘画,受父影响。后转益多师,山水花鸟俱佳。构图新颖,挺拔俏丽,秀逸清幽。又得陈师曾、黄宾虹、王梦白等父执辈名家指导,更得汪采白先生亲授,善于吸收各家之长,创造自己深沉雄肆,笔力恣纵的不羁风格。又其学养深厚,精于研究,善于鉴别。为中华书画研究会会员。和江兆申、汪采白、张大千、汪慎生等均为书画友,并常往故宫博物院临摹宋元明清名家真迹。又与张大千、溥松窗、吴镜汀、启功、梅兰芳、过旭初等互有琴棋书画相酬赠答。其博采众长的独特技艺和卓尔不群的洒脱风格尤为溥杰欣赏,曾为张氏父子题词“翰逸神飞”。

年继徐燕荪、张大千“徐、张之争”言和后组织了一场包含徐、张二人以及黄宾虹、汪采白、溥松窗等在内的八大家雅聚笔会,新中国成立后将笔会合作赠予君逸的八大家扇面捐献给歙县博物馆。

八大名家扇面张君逸捐歙县博物馆藏

八大名家扇面: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黄宾虹、张大千、徐燕孙、溥松窗、吴镜汀、汪溶、汪采白和张君逸合作一扇面留赠张君逸,但留下一格未画,直到年才由张君逸补全。这些大名头的画家聚在一起作画,已堪比兰亭雅集;而流传下来的此一扇面,文物价值更是无以估量。上世纪六十年代,张君逸将此私人珍藏捐赠给了歙县博物馆,至今仍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抗战爆发,张君逸从北平返归老家歙县定潭村。在任驻守屯溪的抗日将领唐式遵秘书时,曾写“大好河山”四字镌于石壁之上,以表保家卫国的决心。日军进犯浙赣两省时国军失利,张君逸向拿不定主意的唐式遵建议固守徽州,不仅保住了皖南20多个县镇的安全,同时还牵制了日军西进和阻止了日军由长江口登陆的部队。他利用职务之便保护和抢救了大批文物,后均由许承尧献给国家。

年将在屯溪举办个人画展收入,一部分带回去捐助办学,继续父亲的慈善事业,一部分采购百货,从水路运回深渡。在老家定潭租下旧祠堂,开“一和”杂货店,募捐米款,协助游击队作战。新中国成立以后,君逸作为现代山水画大家,执教安徽省艺术学校,专任国画教师,倾心于教学,循循善诱,培养了一批山水名家。其不仅艺术造诣深厚,而且能于教学之余,潜心专业研究。撰写了数十万言的《新安画派的继承和发展》手稿。崇高之人品、良师之风范至今仍为当年的学子们深切怀念。

君逸笔墨能随时代变迁,擅长以郁茂的树木和散笔苔点变易其格。画路宽广,内容多样。除继承传统技法如北宋米家云山,南宋马一角、夏半边,元代云林两岸隔一水,明代董其昌长线披麻,清初弘仁枯寂山水、査士标漫漶墨韵等外,更有青绿山水之美和实地写生创作。笔墨韵味颇见个性神采,风格愈到后期,愈见沉雄雅逸。影响颇大,受到当时画界的一致肯定。世人目之以著名书画家、中国画大师、“新安画派”代表人物之一等。

张君逸所作山水,风貌灵秀多变。亦兼擅长花鸟。作品跨越几个朝代,画风多变,内容多样,尤其是能够随时代而变迁。墨色丰富,笔路宽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场景。其作品有种郁结苍凉之气溢于象外,愈到后期,愈见沉雄雅逸。

1.雅逸古秀的山水

(1)继承传统技法

仿南宋马一角(远)、夏半边(圭)劲削霸悍山水中墨多于笔的大斧劈皴和李成强健刚劲的蟹爪树,描写深壑疏林、怪石泉溪、山径游人、湖天古寺的平远之景。其笔墨意境,非刻意临仿之迹也。

通过传统皴笔的浓淡与现代水墨色彩掩晕互生的手法,表现山石阴阳向背,景色远近遥瞩、云峦虚实相照的深远和平远境界,使画面在宁静中蕴含着早春的生机。既有别于荆、关的粗壮劲挺,又不同于范宽的雄伟压迫,于雄伟之中见峻峭。

《牧归图》,作于年,时年值张君逸55岁。图乃临仿南宋李风《风雨牧归图》笔意,水墨意写江南风雨欲来,烟笼苍江之景。浓云若幕,水天一色;对岸长堤迷失雾中,依稀可见苇丛摇曳。近处水岸泥泞,颓柳欲倾。牧童蓑衣斗笠,驱牛急奔归家。作者用极简的笔墨,概括性地烘托出雾满乾坤的溪江实境。且于天空、湖面、坡岸处均果断留白,不著一笔,遂得湖天空远、江河浩渺、柳岸明洁、意境清寥之旷韵。而形体准确、骨肉清晰的水牛和紧贴牛背、动态逼肖的牧童,又表现出高超的写实能力。钤“张君逸印”“张君逸印”印。

张君逸牧归图31x65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踏雪访友图》,作于年,时值张君逸57岁。图绘冰雪天地,万象迷失。无闻鸟啼,未见花开。然有老翁头戴斗笠、身披长袍,独自骑驴行进于陡滑的山岩危道小上。左边是耸入云霄高岗陡岩,其上立禿枝交柯的千年古树;右边是万丈无底的云壑深渊,茫然一片洁白无垠的虚空世界。自题:“侠奇先生方家教正,壬寅冬,张君逸。”钤“君逸”“黄山人士”印。

布局简洁,色差大胆。借倚立欲倾的枯树与铺满积雪的斜坡相夹峙,形成直角式构图,令人在耳目一新之下,骇然为之凛立。强劲粗笔浓墨写就的仿李成蟹爪树如盘龙腾踯,欲飞升天,占据了大半幅画面陡增险绝之围,而意在突出荒道上小如芥介般颤行的一人一驴。匠心独具,可谓高妙。

张君逸踏雪访友图27x37.5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抚宋人笔意图》,图绘雪峰野岭,冰谷寒林。满山冬霾,苍穹阴暗。山角屋亭披银,岗上树头挂晶。岸边扁舟载渡,送隐者负米归山。自题:“开廉仿佛蓝田晓,着个诗人王右丞。乙酉新春,张君逸抚宋人笔意。”钤“君逸书画”“家在黄山之南”印。

在仿宋半边构景图式的基础上,融合了明代吴门唐沈秀润高华的笔意及董其昌的长线披麻、蓝瑛荷叶皴山脊之法,枯淡墨色渲染则相类于査士标懒散漫漶的水墨逸韵。意境高远险峻而幽僻,笔墨则于粗豪中显出爽朗之旨趣。

张君逸抚宋人笔意图33xcm

《仿米家笔意图》,作于年,时值张君逸53岁。图绘云山起伏,烟霭蒸腾,苍宇晦暗,风疾雨骤。游溪与霞光互映,似长龙欲腾空飞去;群树共疾风齐舞,若猛兽在原野狂奔。烟林雾峦,万象迷离。江水激涌,扁舟归渡。但见山动云动人动船动,风驰电掣;若闻风声雨声树声水声,不绝于耳。

自题:“新安江烟雨。汉卿同志方家法正。壬寅冬,于安纺二厂,张君逸。”钤“张印君逸”“定潭村人”印。

张君逸仿米家笔意图新安江烟雨45x85cm年作

此图构图以高远兼平远,得深得缥缈之意。其仿北宋米家云山横点皴染墨法与元人倪氏两岸隔一水图式相结合,富有厚重质感的焦墨破醒,作离尘拒嚣的云山烟树。大笔挥洒,极具动感。造型意会而无具象,色墨相融烘染无间。表现出作者在继承宋代米家云山传统笔法的基础上,大胆掺入水粉点彩技法的创新勇气。古老的文人云山题材画面,被赋予了新的表现活力和异彩流韵。

《拟渐江山水图》,作于年,时年值张君逸59岁。临仿清初“新安画派”弘仁大师风格:用方折坚硬的块峦、无垢少皴的净岩,去构筑野谷幽壑,云湖远隔的近岸堤岗,有劲松茂林掩映的溪上空亭以寄托胸臆。笔墨干淡,尖峭劲利。画风枯寂生涩,意境高远。属于追溯云林宗脉,枯寂山水的一路。钤“张”“草草人事”印。

如“新安画派”祖师辈那般,追求神韵而形状未必相似。或仿元代倪云林的折带皴法构筑空灵的山若骨和,或摹北宋李成蟹爪树等古法作松柏茂林。那为疏林所掩映的溪上平岗,是寄托心灵的息之地。画面层次分明,笔墨干淡劲利,风格冷峻沉穆,意境简远明洁。

张君逸拟渐江山水图23.5x86.5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仿查士标笔意图》,作于年,时年值张君逸59岁。钤“张”“黄山人”印。远岫浮水山林湿重。广湖疏树,危屋空陈。高岗长堤之上二人引索牵舟,顶风逆流而上。所画风神嫩散,笔法粗豪放逸。墨色浓淡干湿,与暖赭藩花青互相衬用。于尚倪两岸一水的疏简荒寒图式中呈现石涛、梅清般秀润高华的色韵墨味和内心超俗高尚的磊落胸臆。

图写查士标风神嫩散笔意,所画风格疏简荒率,笔法粗放豪逸,墨色浓淡干湿互用属于墨韵秀润高华而气韵荒寒之一路山水面貌。笔法荒率,意境旷远,风格静逸,云水澄净,墨相明结,遥接颇具新安祖师孟阳之空远怀抱。

张君逸仿查士标笔意图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2)青绿山水之美

君逸的小青绿山水画不仅只限于用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作为主要色彩,对自然山水中的丘壑林泉随类赋彩,以表现其典型质感的色泽艳丽之美,而是打破了焦点透视观察景物的局限,采用仰视、俯视和平视等散点透视法描绘画中的景物。布局缜密,意境深远。

笔力峭拔,浓勾细皴。岩石连皴带染,景象主次分明,画面层次井然,林壑一览无尽。用清晰的墨线勾写山势轮廓、皴笔梳理山石起伏转折脉络,略以淡墨混染山根以区别地形的凹凸明暗关系。设色鲜丽明润,风格清新秀雅:用浅绿、花青渍染山体亮部,复罩分次以薄润的石绿石青,最后用草绿、花青提注山石的轮廓和明暗面,富含装饰妙趣的画面同时兼具现代水彩画薄泽明润的意蕴和西方油画浓厚鲜艳的风味。

《秋山鸣钟图》,作于年,时年值张君逸58岁。图绘诡峰峥峻,白瀑冲折。严寺危栈,层诸高松。野水无渡,空谷无人。山水笔法灵动多变,面貌元素丰富不可方物。钤“张”“黄山人”印。

张君逸秋山鸣钟图12x53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新安待渡图》,作于年,时值张君逸52岁。图绘广湖清旷,无波似镜。湖心层峦积岩横亘,逶迤连绵如带。空中了无丝云之痕,远望不见天水分际。中端沙渚之上,有孤亭危立,颓树枯木傍生。水面扁舟横戈,上坐四人观景,船尾艄公撑篙划船。钤“张”“黄山人”印。

图用干笔焦墨写裸岩断岗,偶以淡墨轻染表现体积。全图不着颜色,纯以水黑劲线构景。画面皎洁疏旷,意境怀抱空远。但见尺幅方寸中,仿佛有凛风清气流走于湖山天际之间深蕴新安画派长者汪无瑞厚不因多、薄不因少之高超风骨。

张君逸新安待渡图24.5x21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3)水墨点染之法

几乎不着彩色,多以浓淡干湿焦之水墨泼破积烘笔法,勾斫、皴擦、点染。凭寥寥数笔作借指烟云,以表现物象的结构和质感,令水晕墨章如兼五彩,得气韵生动的超妙境界,寄情于象外。

《芫湖赭山图》,作于年,时值张君逸59岁。图绘芫湖十景之一“赭塔晴岚”景胜,但见赤土炎炎的赭山顶上,巍然屹立着气势雄伟的一览亭,其四周茂林修竹、芳草萋萋。登临远眺,如在画中:山下江波浩渺烟动,春鸟翔栖渚边;远岫沉浮天际,片帆点点竞渡。山角花树繁茂,掩映着石板幽径。人们由“江城入画”山门通过,香客结伴相携,随老携幼拾级而上。自题:“芜湖赭山,张君逸。”钤“黄山人”印。

用坚劲的浓笔重色塑造塔尖和碑坊,溶于花青翠绿的暖赭与浓淡漫漶的墨色相得无间,烘托出雄伟的山峰和深密的森林。右图几近虚空,唯一队意写的征鸿和数只空勾的白帆浮游于天水之间,令人有万里遥瞩之感,顺得米芾及查土标墨韵。

张君逸芜湖赭山图59x36.2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白云深处有人家图》,作于年,时值张君逸59岁。图绘隐于云端危峰巨巅之下,云壑万丈迷雾翻腾。山谷之间有石栈空架涧峡,隐者正费力地策赶着长长的驮货驴队缓步通过,向山顶上的野村居所攀进。高处羊肠小道若隐似现,上仰陡壁下临万渊。近景参天长松成林,丹枫翠柏相间。秋林五色斑斓,辉映云岚霞光。钤“定潭村人”印。

张君逸白云深处有人家54.5x99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此图笔法灵活多变,意境高远空蒙。远山干峰淡墨虚扫,中部云谷留空,山间屋舍人驴绿棕劲线细写,近景浓笔重墨松林间杂以精勾的长棕。全图用色层次分明:上端虚淡渺茫,意象空远;中间浓墨点染树石,以衬托小如荠介之人驴;下部石绿与水墨相间,得林木深厚之感,巧妙地衬托了出画中白云深处野村人家之幽隐况味,令观者遐思欲皈。

(4)实地写生创作

张君逸所作山水,风貌灵秀多变,亦兼擅长花鸟。作品跨越几个朝代,画风多变,内容多样,尤其是能够随时代而变迁。墨色丰富,笔路宽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熟悉的场景,并且有一种郁结苍凉之气溢于象外,愈到后期,愈见沉雄雅逸。

以画黄山开宗立派的渐江、石涛、梅清等名家技法为借鉴,秉承“敢言天地是吾师”“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创作理念,畅游名山大川、深入实地作真景写照。从其苍浑华滋、沉雄凝重的图中可以看出,君逸通过对传统技法的深刻领悟和进一步发展,以至达到了笔飞墨舞、物我两忘境界的探索过程。

张君逸新安江水库写生图68x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新安江水库写生图》,作于年(癸卯),时年值张君逸59岁。图绘年拦坝蓄水而建成的新安江水电站——千岛湖畔山清水秀、蓝天碧水的美景:雄山峻岭之腰的盘山公路上汽车奔波,山脚铁道上火车飞驰,路边有电线杆哨立,水中航船穿行。河岸长堤环绕,烟柳垂重。湖水净旷清冽。图用水墨点染之法,几乎不着色彩,多以浓淡干湿焦之水墨泼破积烘笔法,勾斫、皴擦、点染。凭寥寥数笔戏作借指烟云,以表现物象的结构和质感,令水晕墨彰如兼五彩,遂得气韵生动的超妙境界,寄情于象外。钤“定潭村人”印。

《黄山归来图》,作于年,时年值张君逸52岁。图绘群峰巍峨矗立,奔腾云海掩谷。苍松展臂欲飞,壑涧匹瀑直倾。驰峰移步换景,家山美不胜收。自题:“黄山归来所得图稿,信笔追之尘。任之同志教正。一九五七年八月,张君逸。”钤“君逸”印。

张君逸黄山归来图68.5x7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屈原行吟阁图》,图绘湖北省武汉市东湖西北岸听涛景区中部小岛上,人们为纪念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造的三层方形阁式塔楼,以及其前方广场伫立在高台上的三闾大夫(屈原)全身塑像。自题“屈原行吟阁”。钤“张”“黄山人”印。

张君逸屈原行吟阁图20x18cm安徽博物院藏

作于年,时值张君逸58岁。图以写实的手法、简洁的笔墨,概括性地记录了新建的人文景观一一屈原行吟阁。用笔粗犷,用色鲜艳。水墨点染意写林树草木,健线劲勾建筑塑像。塑像体面轻罩灰紫色调,表现出石膏特有的质感。余笔似有若无的渍染,在天空飘起几片流动的浮云,叙诉着远古的传说。

《江南春晓图》,作于年,时值张君逸59岁。图绘群山浮于云中,围堤蜿蜒九曲。山下村居群落隐于桃花林中,小道上农民们荷担载水鱼贯而行,立于田边给庄稼浇水。山外远帆片影,扁舟撑渡。近景垂柳茂林,水岸泊舟。溪江映宇,细浪涟漪,桃红片片、柳绿丝丝。自题:“江南春晓。一九六四年夏,写奉利民同志校正。黄山人张君逸。”钤“张”“君逸”印。作者用大笔水墨写意与细笔勾写相结合作江南春晓图意,画面上红桃白绿树墙黑瓦,富有装饰趣味。全图色彩鲜艳,墨韵润泽,一如年画,喜庆吉祥。

张君逸江南春晓图34x68.5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5)格调雅逸的花鸟画

张君逸的花鸟画形质之妙,全然传统文人画的笔意情怀,既深化了所表达对象的形式美,又体现出作者独特的审美意境。其对宋人心领神会,笔追手摹。画风峭拔秀逸,洒脱精妙。笔力恣纵而高仙风道骨之气息。

《上智不惑图》,图绘苍松独立,枝节刚劲。针叶茂密,含烟护云。象征着具有大智慧的圣人君子,甘于平凡并能创造奇迹的高尚品格。寄托了《论语?子罕》“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之寓意。松干龙鳞斑驳,红褐相间,突出地现了松树顽强的生命力。自题:"上智不惑。上智不惑,大德唯庸。”钤“君逸”“黄山人”印。

《柏鹤延龄图》,图绘古柏高帜,枝繁叶茂。梢头有白鹤双栖,对天引颈鸣唱。层层浓淡墨点作通透生动的树叶,复以焦墨巧缀点醒表现老嫩枯荣。飞白线条写出的树筋,强调了千年柏树年龄。细笔勾勒的白鹤在密叶深雾之中显得格外鲜活,突出了画面的主题。与右侧的《上智不惑图》相衬,形成一对画联。构思奇巧,令人称绝。自题“柏鹤延龄,癸卯春写奉侠奇先生方家博粲。君逸于淝滨。”钤“家在黄山之南”“黄山人”印。

张君逸柏鹤延龄图、上智不惑图20x82cm年作

《墨竹图》,钤“张君逸印”“息庐”“定潭村人”印。是图作于年,时年值张君逸53岁。作者深谙赵孟“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同”的画竹禅机,故而中锋侧锋兼用,以书法之笔入画。通过对眼中之竹新老枯嫩,长短大小叶片的“个”“介”“人”“入”“分”“父”等形状的组合叠加,削繁就简地提炼出心中劲节瘦叶之竹清疏洒脱的儒雅风韵,使之在俯仰分聚、斜正翻飞中尽显形质之妙,以深化其文人画情怀的格调和笔意。全图墨韵明润净洁、物象浓淡相宜。往往笔墨飞白虚断,然飘逸并不失竹意。既描绘了被表达物质的形式之美,又体现出画家独特的审美意境。那超俗的高洁气质,一如作者坚贞人品的自况。

张君逸墨竹图34x68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鸟语花香图》,作于年,时年值张君逸55岁。自题“张君逸”,钤“君逸”印。大笔意写,勾花点叶,落纸成趣,笔精墨妙,立意超绝。设色清雅,蕴含深厚。在大小点线、粗细方圆、曲直、整碎、交叉搭合等笔墨运作,于软硬粗细、转折顿挫力量的气魄中,充满了儒雅的书卷之气和金石风味。而画面上大片的虚空留白,则代表了晴寥的天空或广阔的水面。用极其简洁而率真的手法将自己对生活的真切体味,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君逸鸟语花香图32.5x51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杏花翠鸟图》,作于年,时值张君逸52岁。图绘几根直斡[gun]错落,集束于一隅。绿叶扶疏之下,几朵白色的野花绽放枝头;其后修兰纷披,与满地茵苔相映成趣。有长枝向天空曳出,枝上栖息黄鹂一只。小鸟伸出长喙,既似欲食蕊中花蜜,又似想啄击隐身在浓绿叶间那只碧绿的螳螂。而螳螂则立在弹性十足的翠枝上,挥舞着长戟,勇敢相向迎战。自题:“一九五七年二月,张君逸。”钤“君逸”印。

张君逸杏花翠鸟图26x41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全图笔法娴熟,格调清妍。图用勾花点叶之法作花草和昆虫,画鸟纯用色彩直接写意。布局清晰疏朗而不显凋零,设色鲜丽润泽并不失儒雅。动静翔栖,造型生动;趣味盎然,令观者如临真景。

《春趣图》,作于年,时值张君逸52岁。图绘遍体苔茸的岩石兀立于斜岗长坡之上,其后一枝扁豆曳出,成串的紫色花蕊舒枝摇罄,招来觅香的飞蝶和采蜜的乳蜂。更有苍劲的茂竹剪叶挺立,英姿飒爽。坡上茅草纷披,迎风飘舞。自题:“蜜脾未满报衙频,虫化初成传粉新。谁道争先群队里,长吟还有独清人。一九五七年五月。”钤“定潭村人”“我非画师”印。

张君逸春趣图42x32.5cm安徽博物院藏

是图作花卉时勾花点叶、水墨写意、白描双勾等多种技法相结合,巧妙地表现出各种植物的质地,然均精妍秀雅。作为衬景的岩石则用浓重之笔造型,使画面上的物象及其色彩有轻重柔硬浓淡曲直之感,反映出作者深厚的传统文人画底蕴,以及优雅天真的审美情趣。

《虫趣图》,自题“小满报衙频,虫化初成传,争先群队里。己巳秋”。钤“张印君逸”“张”印。作于年,时值张君逸24岁。图以浓勾简皴、花青水墨晕染绘成苔茸藓湿之巨石倾時于右,由其后向左伸出一枝扁豆的枝叶和果实。岩石的背后耸立着用墨笔双钩的篁竹数根,如箭的尖叶迎风招展。地面上茅草丛生、纷披摇曳。画面了形成上下呼应、前后虚实相照的灵动生趣。另有栩栩如生的螳螂栖息叶尖,精灵般的蜜蜂对舞传粉,生猛的蜻蜓展翅飞翔。全图一派生机蓬勃的自然情调,表现出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写生技能。

张君逸虫趣图34.5x25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2.宽健灵逸的书法

张君逸的书法风格足可见其稳健的个性:楷书透露出坚韧脱俗的个性气质,草书洒脱跌宕、逸气俊发;隶书结字宽博、笔致遒劲。观赏君逸法书如览胜景、如临画境:书法外形美观多变,内在奕奕有神。观众目循心摩、眼随笔转之下,尺幅之间但见点画飞动,字迹似已离断而上下意属相连。

小楷《毛泽东诗词三十首》手卷,作于年,时值张君逸58岁。录《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四江月·井网山》、《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浪淘沙·北戴河》、《水调歌头·游泳》、《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二首·送瘟神》、《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律·答友人》、《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七律·和郭沫若同志》、《ト算子·咏梅》、《七律·冬云》、《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钤“定潭村人”“张印君逸”“一生知己是梅花”印。

张君逸书法小楷毛泽东诗词长卷x17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隶书《汉碑/span石门颂》册页,节录汉碑《石门颂》:“杨君颂惟坤灵定位,川泽股躬。泽有所注,川有所通。余谷之……其(泽)南隆。八方所达,益域为充。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定帝位,以汉诋焉。……以子路泚难。更随围谷…复通堂光,凡此四道……核艰。至于永平。故司校尉楗为……”自题“父君逸书”,钤“张氏”“仲平书画”印。

张君逸书法隶书《石门颂》33.5x26cm安徽博物院藏

此册临汉碑,字体大小不一而多趣味,结字宽博舒展却势极稳。笔致遒劲如折钗股,一波三折而如锥划沙。风格飘酒放逸,顿挫优裕意长。

行书《毛泽东诗·长征》,行书节录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自题:“毛泽东长征诗,一九六零年元旦,张君逸。”钤“张君逸印”印。书法墨色沉着,淋漓酣畅。中锋用笔,线条园劲。蕴汉碑的千钩力度、金石的雄壮紧密于笔端;寓章章饱满圆转和颜欧端庄浑厚为一体。字迹清晰悦目,笔致稳健坚韧;风格持重峻逸,气节脱俗高迈。于洒脱跌宕的书迹透露出坚韧脱俗的个性气质,是一幅形质气势磅和性情奇逸潇洒相结合的佳品。

张君逸书法行书《毛泽东诗·长征》25.5x69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行书七言联》,作于年,时值张君逸58岁。行书节录毛泽东诗词《送瘟神?七律》末二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金传同志雅属,新安张君逸”。钤“张印君逸”印。表现出坚韧脱俗的气节。

张君逸行书七言对联23x68cmx2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草书《毛泽东诗词八首》,作于年,时年值张58岁。草书抄录毛泽东诗词《答李淑一·蝶恋花》、《送瘟神·七律二首》、《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清平乐·六盘山》、《七律诗·和郭沫若同志》、《咏梅·ト算子》、《冬云·七律》。钤“张”“张君逸”印。

张君逸草书毛泽东诗词八首长卷x22cm年作安徽博物院藏

全卷由杀锋向背角度、轻重缓急韵律、偃仰盘旋变化、提按参差笔法、字间疏密错落、牵丝映带体态、风驰电掣速度等,各种如赋予了生命般优美线条所形成的欹正字势,以及云奔蛇走所产生出满纸烟云的活力篇章,激荡着强烈的节奏感和气势美,反映出作者无穷的艺术表现力和逸气俊发的风格。

四、以画鉴史,贡献巨大

张氏书画艺术代有传人,张翰飞之父既擅长书画,翰飞秉承家学,传教授子(张君逸)徒,又有孙张仲平(张君逸子,年生),身处中国画变革创新的时代,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由传统图式向现代体气转型的实践尝试。凭借着自身所具有之油画、中国画、素描、速写等多方面涵养功底所致力的新山水创作,其新山水所表现出气吞万象、磅礴罔测的雄奇面貌,被誉为“现代新安画派”的领军人物。由此,张氏三代家族书画艺术崛起,完成了新、旧新安画派在笔情墨韵方面的转变。

张氏艺术从近代张翰飞浓厚的文人画精神古典形态,演化到张君逸、张仲平古为今用的当代传统画态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国画艺术的固守精神和应变能力,以及整个中国山水画坛的发展趋向,同时也由此引发了人们在欣赏到“后新安画派”的艺术风采同时,对古今“新安画派”本固枝荣、生生不息的深刻思考。

自张翰飞起,张氏祖孙三代作为“后新安画派”之杰出画家,既沿袭了传统的笔墨技法和精神理念,又因时代变迁而显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张翰飞“以雄见长”,张君逸“以逸取胜”,张仲平“以气称雄”。他们的山水画,堪称中国画坛近代百年风云变幻的一个缩影和见证,赢得了世人崇高的赞誉:“张翰飞是天才、张君逸是俊才,张仲平是奇オ。”蔚为大观的艺术成就,于新安画史之振兴、将中西画学之融合,实乃近世所鲜有,堪称艺林传奇。对于他们作品的研究和展示,可令人们从一个具有明显传承与嬗变轨迹的地域性画派之角看去,追视到整个世纪传统山水画风格的演化轨迹。

作者简介:张飞莺,女,年7月出生,安徽博物院研究员。专职从事古代书画碑拓类藏品的保管及研究30余年,承担院内书画碑拓类数据库建档工作、专题展览大纲的撰写及展品的鉴选,以及与此相关的深入性学术研究。曾参加《中国美术大全》、《中国历代书画大系》、《安徽省文物志》、《清史稿》、《中国古代文房用具》、《中国文房四宝大全》、《黄宾虹全集》等大型集册的编撰;出版有专著《安徽博物馆藏画》、《新安画派》、《云林宗脉》等;并在国内外书画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新安画派LOGO:顶部白色云形图案象征云和雾,代表山中云海之意,外形寓意为X,为“新”拼音首字母;下部黄色山形图案象征黄山,中间山头耸立至云雾之中,外形寓意为A,为“安”拼音首字母;下部黄色山形图案中白色H形图案象征山中瀑布与流水,同时寓意为H,为“画”拼音首字母;左侧绿色树形图案象征山中松树,外形寓意为P,为“派”拼音首字母;图案上半部蓝色,象征蓝天。XAHP合起来为“新安画派”四字汉语拼音首字母组合。云海、黄山、瀑布流水、松树也是新安画派绘画的核心组成元素,整体体现了“新安画派”形象、内涵与特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4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