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取玄镠成妙质青铜铭文玄鏐新考

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中,经常会提到有关金属赏赐、贡献、馈赠、战利、运输与铸造的相关内容。其中,一些指称金属或者金属原料的术语开始出现,比如“吉金”、“白金”、“鎛铝”、“钅膚铝”、“赤钅膚”、“玄鏐”等。清代以来,考据之风兴盛,这些专名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兴趣。不过其中许多名称从未在后世文献以及文学作品中有过记载,以至于它们的确切含义仍不清楚。其中最常见的一个名称是“玄鏐”。在周代的兵器、乐器、容器等器物的铭文中,都会出现这个名字。比如在著名的叔夷钟镈上,就有“玄镠锛铝”的铭文。这组青铜钟和镈为春秋齐灵公时所铸,在宋代就于山东临淄齐国故城出土,《宣和博古图》等书有过著录,最为突出的是组器共载有铭文字,可谓皇皇巨著。《宣和博古图》中载录叔夷钟另有年山西荣河县后土祠附近出土的郘黛(本字写为上启戈下黑,本文以“黛”暂代)钟,正面两侧铸铭文9行86字,各器自成一篇,文句完全相同,也有“玄鏐钅膚鋁,大钟八聿”的铭文。郘黛钟拓片还有几例。诸如邾公牼钟:“邾公牼择其吉金。玄镠膚(钅膚)吕(铝),用铸其龢钟。”邾公华钟:“邾公华择其吉金。玄镠赤钅膚,用铸其龢钟。”配儿钩鑺:“择其吉金,铉(玄)镠钅膚铝,自作钩鑺。”邾公牼钟拓片配儿钩鑺少虡剑此外,更有著名的晋国宝剑“少虡”,同名铜剑至少存世四件,其中年在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铜剑现藏于中国故宫博物院,铭文为“吉日壬午,乍为元用,玄镠鎛铝。朕余名之,谓之少虡”。而年在山西原平发现的一柄则前锋残断,铭文则少“吉日”与“鎛铝”几字,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三把少虡剑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而第四把则藏于RobertTang家族,曾由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展出。不过,更为集中出现“玄鏐”铭文的还是戈、戟一类的兵器。戈是中国古代商代至汉代使用的一种兵器。它由一把匕首形的刀刃组成,其柄部安装在一根垂直的木轴上。而戟将矛与戈合成一体,既可刺又可横击。关于“玄鏐”的相关辞例,可见“玄鏐赤钅膚之用戈”;“玄翏夫鋁之吉用”;“玄鏐之用戟”;“玄翏之用戈”;“玄翏”等。上举铭文有“玄翏”等内容,字数多则七字,少则二字,如“玄翏”等,容庚先生曾指出“翏”即“鏐”,因此“玄翏”就是“玄鏐”。迄今为止,具有明确考古学信息的玄鏐戈至少在全国各地的十四处遗址中出现。比如湖南长沙、常德,河南郑州、新乡、南阳,河北保定、邢台,湖北随州、荆州、襄阳,山西忻州,陕西商洛等地。这些遗址几乎都分布在中原地区,年代属于春秋晚期和战国早期。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金饰是玄鏐戈或玄鏐戟的共同特征,铭文往往都以错金工艺呈现。因此,玄鏐戈被认为是贵族阶层的高级祭祀武器。此外,同一墓葬出土的玄鏐戈或玄鏐戟,其形制、大小总是相近,比如河南淅川徐家岭十号墓出土的六把玄鏐戟,器型相当统一,很可能是同一批次的产品。各地出土的玄鏐戈Nelson-Atkins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6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