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不再使用毛笔为什么华人还对书法和

“用笔之道”就是“做人之道”

使用毛笔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生活中的“做人之道”却离不开书法中“用笔之道”。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书写工具也发生着重大的变革,毛笔的使用逐渐的离开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毛笔文化中所蕴含的审美形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仍在影响着我们,仍然具备着鲜活的生命力。

毛笔在古代虽然是一种用来书写的工具,但是它所衍生出来的“毛笔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部分。他有机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中国的佛家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了一起,体现在“用笔之道”上。“用笔之道”便是“做人之道”。做人的道理非常得深奥、非常得复杂。古人要找到一种具体的方式去阐释,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毛笔,变成了一种最佳的选择。经过中国传统文化浸润过的毛笔,便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毛笔是古代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毛笔在古代除了作为普通的书写工具之外,还是一种礼仪和冠饰。在战国秦汉时期,文人士大夫有将毛笔簪插在头上,用以冠饰和表示礼仪的习惯。这种笔管比较长,有二十厘米左右,笔管上还刻有工匠的姓名,毛笔的尾部刻成尖形。汉代的官吏为记录方便,常簪戴毛笔。常用毛笔做头上的簪子。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当中,毛笔还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一种是“把笔”,一种是“开笔”。

你写字练习的时候,老师用印好的红字仿纸,扶着学生的手,把字来描黑,扶一段时间,学生就会自己拿笔了,俗称“把笔”。二十世纪初的湖州还保存着“开笔”这种具有古俗的教育传统。著名的书法家费新我,在年。到本乡湖州双林镇吴鞠如先生的私塾去上学,入学的第一天要举行“开笔”仪式。上学的第一天,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之后,老师把费心我叫他到自己家里,带到一张书桌前。桌前放着一只方凳,凳上绑着两个用红布包好的糖饼。据说意思是这样的:当时的学生和先生的凳子叫“冷板凳”,大家没有耐心多坐,绑上糖饼,让屁股尝到了甜头,就喜欢坐了。糖饼有粘性可以使人能够做得久些。然后先生让费心我放好砚,磨好墨,铺了红纸,右手执笔立在他的两膝中间,引导写一个“一”字,又叫他读出“一”字的声来。老师再讲了一番读书识字的道理。这一。这就是“开笔”的仪式。

这些与毛笔有关的仪式,让我们感觉到了毛笔的神圣和文化的神圣。但这只是“毛笔文化”的开始,真正的“用笔之道”是在使用毛笔的过程中。

“笔正则心正”这是儒家文化通过“用笔”对人的教化

“笔正则心正”这是儒家文化通过“用笔”对人的教化。虞世南做过的阐述:在整个整体的书写秩序当中,毛笔的笔管是将帅,笔毫是士卒,心为君,意思是人的心才是本体,是统摄一切的。古人对颜真卿的书法特别的推崇,曾经这样评价过:颜真卿含弘光大,为书统宗。古人对颜真卿书法的推崇,是源于对颜真卿人格的欣赏和推崇。颜真卿大义凛然、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的人格魅力增强了他的书法的魅力。颜真卿的书法就是用笔之道和做人之道完美融合的典范。将书法收归于儒家道德思想之中最为极端的柳公权,他说:“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突出了儒家文化的教化意义

儒家思想讲究中庸之道的,讲“中和”的,而中国的书法也是讲“中和之美”。王羲之之所以被称为书圣,就是因为他的书法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具有一种典型的中和美。对用笔的要求也是一种“中和”之道: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清不瘦,正不板,媚不佻,粗不浊,细不弱,缓不滞,疾不剽,长者不为余,短者不为不足。以“中和”为美的用笔成为书法审美的一个标准和评价的尺度。

书法追求化境是道教和佛教文化的体现

书法追求化境是道教和佛教文化的体现。中国书画艺术是以化境作为最高的审美理想的。在运笔使墨的过程当中,如果“手”表达出“心”没有想到的内容,这就有些超乎人力所能为了。这就是书画创作当中所谓的神来之笔,其实也就是庄子所说的“”以天合天,在虚静、物化的状态中与自然相契,合造化之功,进入道的境界。在书法的创作中,我们常常追求一种“笔忘手,手望心”物我两忘的一种创作境界,进入一种天然的“化镜”。这种化境的获得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当中道教和佛教的思想体现。

书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承载和表达

世界上的亿万华人看到书法就像回归了心灵老家,即便今天的人们极少使用毛笔了。西班牙人多年之后对他们的伟大的小说家,《唐吉坷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充满了内疚,英国人多年之后对他们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也充满内疚,当这两个都曾经称霸世界的国家衰落之后,他们深刻的感受到:真正能称霸世界的是文化,而且只有文化。我们的书法、毛笔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书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承载和表达,趁我们还能对它情有独钟的时候,好好继承别留遗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