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水金关汉简原来汉代篆书隶书草书是这

「来源:|书法字典网ID:sfzdcn」

《肩水金关汉简》(下文简称《金关简》)主要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土于甘肃肩水金关遗址的汉代简牍,是新近结集出版的重要文献资料,其简牍数量庞大约一万一千枚)、语料价值丰富。这批简牍大约书写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初期,简上的文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汉字的书写面貌,是研究当时汉字使用情况和『隶变』后汉字形态的『活化石』,在文字学和书法学研究上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们从书法学的角度对这批简牍中的书体进行穷尽性分类统计,并对这些书体进行描写。这里的『书体』指篆、隶、草、楷、行等『大类别、总风格』概括,包括笔画、结构、章法等区别特征。《金关简》因简牍文献性质、书写条件、书写态度、字体发展以及书手众多,使得这批简文书体较为复杂,包含了篆书、隶书、隶草、草书、楷书、行书六大类书体,下面分类描述《金关简》中各类书体的使用情况。

篆书

《金关简》中篆书简十七枚,其中干支简十一枚、文书简二枚、检楬简二枚、内容不明简二枚,共计七十二字(计重复),其中干支类的四十二字(计重复),这些干支文字无对应关系,并不表示纪年或日期,或屯戍人员为平日书写练习之作。日常的官私文书、账薄、符券、邮书刺课等文书中未见篆书的使用。

《金关简》所见篆书笔画圆润、粗细均匀、字形结构对称细长,有的笔画书写夸张。这些篆书简大多是残简或二次书简,也有的篆字书写在弃简的空白处,因此简文上的篆书大多为屯戍人员的习字所作。

隶书

学界对隶书的发生看法不一,代表性的如:陈梦陶釜就颇有隶书的风格了。六国文字的日渐草率,正是隶书的先导』;裘锡圭指出『从考古发现的秦系文字数据看,战国晚期是隶书的形成时期』,赵平安又补充『本文的看法与裘先生的看法有所不同,一是把战国时期秦国文字的某些简率的写法直接看作古隶,二是把隶书的产生时间明确卡在战国中期』。由此可见『隶变』发生的上限存在争议,有待更多的出土文字资料证明,但隶书成熟的大致时期是可以推断的。《金关简》大约书写于汉武帝晚期至东汉初期,简文中书写成熟的隶书随处可见,这个阶段的隶书与西汉早期的古隶在形体结构上有明显的区别,与后世的『八分』极为接近,有的学者也称西汉中晚期的隶书为『八分』。

一、隶书的成熟

日本学者田中有《汉简隶书考八分的完成》,将汉简『八分』字体分为四个阶段:太初三年到始元年为古隶到八分的萌芽时期,元凤元年到神爵年为八分隶书古式样成立期,五凤元年到初始年为八分新式样发生和确立期,始建国元年到更始年为八分烂熟完成期。

文公列《汉简牍书法研究》将『八分』的演变分三个时期:秦末至汉武帝为萌芽期,昭宣之际为发展期,汉元帝至东汉中后期为鼎盛期。裘锡圭指出:『至迟在昭宣之际,八分已经完全形成。从书体上看,在武帝晚期也已经出现了古隶即将演变成为八分的形式。』马瑞则认为八分隶书的初形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末,而八分发展到西汉中期的汉宣帝时期,已尽脱隶意,趋于成熟。

一种书体的萌芽与成熟通常没有绝对的界限,我们都只是根据现有的书体现状推测其发展演变的大致时太初五年已有成熟隶书(即『八分』)的写法,如太初五年的:简,虽寥寥四字,却已经具备了成期。从《金关简》中有明确纪年的隶书简来看,汉武帝熟隶书的蚕头雁尾、波磔笔法,以及竖笔的长尾波。之后的汉昭帝年间有纪年的成熟隶书简二十三枚,这表明汉昭帝时期成熟的隶书写法已不是偶然。汉宣帝时期成熟隶书简至少二百一十一枚。

宣帝年间隶书风格笔法已经成熟,与西汉早期的古隶写法明显不同,笔画完全脱离了篆书笔法的限制,形成扁平、左右舒展的成熟隶书,从有纪年的隶书简来看,成熟隶书的写法在汉昭宣之际蔚然成风。西汉晚期的汉元帝、汉成帝、汉平帝等各个时期均有成熟的隶书简,表明成熟的隶书已是当时通行的主要书体。

《金关简》的绝大多数简牍没有纪年,这些简牍中亦有大量的隶书简。从书有明确纪年的隶书简可知,大约在汉武帝晚期的太初年间就已有成熟的隶书简,它们的写法与西汉早期汉简及秦简中的古隶已有明显的差别,在没有纪年的隶书简中不排除有更早时期书写的简牍。因此,我们大胆地推测成熟隶书的形成至少可以推算到汉武帝晚期。

二、《金关简》隶书的特点

笔画特征

横笔多蚕头雁尾、撇捺有波磔、笔画粗细较均匀,末笔偶有粗笔,折笔方折突出。其中横笔的蚕头雁尾和撇捺的波磔起势是成熟隶书最突出的特点,横笔突出,加上左撇右捺的波磔,使隶字重心压缩,从而形成扁平之势。

因《金关简》为实用性文书,讲求书写效率,故在书写时大多笔画粗细均匀,除少数字的末笔、竖笔写得较为夸张外,少有夸饰之笔。简文隶字中除标准隶书外,部分微变体的隶书不如标准隶书的笔法讲究,但其蚕头雁尾、撇捺波磔的基本笔法依然存在。

结构特征

简文隶书字形扁平,大小均匀、上下收紧、左右舒展、横向取势,整字呈内紧外松。就单字而言,构件左右匀称、伸缩相互避让、上下构件结构紧密。

章法特征

简文中隶字字形端正、笔画整齐、笔画间距得当、字距疏密有致。书写规整的隶书皆有端庄典雅之气,笔画的波磔增加了字形的灵动感。整齐讲究的笔画和合理的笔画距离,避免了字体结构过密或过疏。字与字之间相互揖让,根据简牍大小和书写内容多少来协调字里行间的茂密与疏朗。《金关简》以单行隶字简为主,字少者字间距疏朗,字多者字间距茂密。较宽的简牍则书多行,有的通篇茂密、有的通篇疏朗、有的字间茂密行间疏朗、有的行间疏朗字间茂密。

《金关简》是西汉中晚期及东汉初期的简牍,其书写工整的隶书已经是成熟隶书体,与西汉早期及秦时期的古隶在字形结构上有明显的区别,与同时期汉碑上的隶书字形有颇多共通之处。然而,这些简牍上的文字毕竟是日常生活用字,书写并无严格的规范要求,大部分的隶书简书写得并非十分工整,有的笔画或构件甚至是古隶书字体的遗存,整体仍是隶书风格,这类简我们也归入隶书简讨论。

《金关简》中隶书简四千八百六十二枚,约占总简数一万二千一百九十一枚的,书檄、簿籍、艺用的文字,大量的简文以草写的隶书为主,裘锡圭认为文、检楬、刺课符券等文书中均有隶书的使用,其中检『草率的隶书不能看作狭义的草书』,隶草与草书是楬和艺文类简牍基本以书写隶书为主,检楬是提示说明的标题、封缄,其字数较少,文字要求清晰易识,故书以标准的隶书。艺文类包括典籍、干支、方技、小学习字等为学习和使用类文书,亦要求书写规整便于识读。就隶书数量而言,书檄类和簿籍类的简牍数量最多。由此可见文书类型及其作用在书体类型选择时有一定的导向性。

隶草

『隶草』一词是最早见于东汉赵壹的《非草书》:

『盖秦之末,刑峻网密,官书烦冗,战功并作,军书交驰,羽檄分飞,故为隶草,趋急速耳。』这里所说的『隶草』指因军务烦冗,在快速书写军事文书时产生的隶书草写即为隶草。隶草是介于隶书与草书之间的书体,与隶书、草书在形体上有相似又有区别的字体。『隶草』在前人的简牍书体研究中常被归入广义的『草书』,如陆锡兴的《汉代简牍草字编》、李洪才的《汉代简牍草字整理与研究》、金美兰《汉代简牍草书艺术研究》等论著均将西北汉简中的隶草字体纳入草书类进行分析。

《金关简》简文是汉代河西边境屯戍人员日常使字体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在书体形态上有明显的不同,草化程度有显著的差异。隶草书写较为随意,既不像成熟隶书那么费时费力,又不像草书那样难于辨认,因其书写快速又不造成识别困难的优越性,使得隶草成为了《金关简》中最主要的书体。我们对书体的讨论,旨在以梳理书体演变过程对文字形体发展的影响,故将『隶草』与『草书』这两种草化程度有较大差异的字体区别来谈。

一、《金关简》中隶草的特点

笔画特征

隶书与草书笔法的融合。减少了横笔的蚕头雁尾和撇捺笔的波磔,折笔的方折变得圆转,多了草书笔画的省减和连笔。整体笔画勾连、省减自然,是隶笔与草笔的自然融合,是介于隶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过渡字体。

结构特征

隶草存隶意、多横向取势、存扁平之体,字形笔画省减、结体灵动、重心较平稳。单字参差错落,大小匀称。字体结构紧密,左右、上下构件布局松紧有度。隶草为草写的隶书,其本质为在隶书章法上的快速书写,是对隶书笔法的自觉改进,以适应繁重的公文及账簿抄写,因此无论是在字形结体上还是在笔画章法上均存隶意。因隶草书写较为随意,规范性较低,故隶草简中每个字的草化程度不同,有的字草化程度高,有的字草化程度低,有的字甚至没有草写,这在隶草简中都是较为常见的。

章法特点

隶草的章法体现为字字独立,字距、行距灵活多变。整体而言,隶草的章法不如隶书整齐匀称,字间笔法随意灵活,字距根据书写内容和简牍大小灵活揖让。《金关简》中的隶草字距严密者较多,字距疏朗者较少多行书写的隶草行简间距直接受制于简牍的大小和书写内容的多少,如《甘露二年御史书》有的将其认定为草书,严格来说应为隶草,其字里行间均十分茂密,章法略显杂乱。

《关简》中隶草简五千四百九十六枚,约占总金简数的,是《金关简》使用得最广泛的书体,簿籍简、书檄简、刺课邮书简等均大量使用隶书。隶草的广泛使用与书写的经济性密切相关。隶草简中包含了部分古隶草写简,因古隶简牍数量较少且与隶草形体相近,我们将草写古隶归并到隶草类简牍中讨论。

草书

启功在《古代字体论稿》云:『草,本是草创、草率、草稿之义,含有初步、非正式、不成熟的意思。在字体方面,又有广狭义:广义的不论时代,凡写得潦草的字都可以算。但狭义的或说是当作一种专门的字体名称,则是汉代才有的。』启功的草书论为后世接受,在具体的,简文书体研究中大多遵循了广义的草书论,陆锡兴的《汉代简牍草字编》、李洪才的《汉简草字整理与研究》等在汉简草字界定时将简文写得潦草的字均处理作草书。

唐兰《中国文字学》指出建武二十二年的一简却已然是草书了,所以草书的成熟至晚也是西汉末、东汉初。裘锡圭认为:『在使用古隶的简牍里,可以看到,整简、整牍的字都写得相当草率的例子……但是绝大多数字虽然写得潦草,字形构造却仍然跟一般的古隶没有多大的区别。所以这些简牍的字体只能看作草率的隶书,不能看作草书。』唐、裘二位学者论及了隶草与草书的区别及草书发生的年代,广义的草书包括了隶草,狭义的草书则不包括。狭义的草书指书写极为潦草、隶意基本解散的字体。我们取狭义的草书来分析《金关简》中的草字简。

一、成熟草书的形成年代

裘锡圭根据《居延汉简》的神爵二年简和永光元年简上的草书推测其形成至迟不会晚于元、成之际,很可能在宣、元时代就已经形成。李洪智在《汉代草书研究》也指出:『据我们掌握的材料即可以肯定地说,汉代草书在宣、元时期已经形成。』为了进一步补证汉代草书成熟的年代,我们统计了《金关简》中有纪年的草书简,其中有明确纪年的草书四十一枚,这些简分别书写于汉宣帝元康、五凤、甘露年间草字简,它们的写法基本已脱离了隶草的意味,笔画减省、连写流畅,字字独立。这些草书简都表明草书在汉宣帝早期就已经产生。还有大量没有明确纪年的草字简不排除有早于汉宣帝时期的,但因西北汉简的纪年范围基本限定在汉武帝晚期到东汉初年之内,西北汉简中能见到的草书简最早可能不会早于汉武帝晚期。

二、《金关简》草书的特点

前贤相关研究成果如李洪智的《汉代草书研究》第五章、李洪财的博士论文《汉代草字整理与研究》第四章都较为详细地归纳了汉代草书的特点。据《金关简》草字简的个体性特征,略作补充。

笔画特征

笔画减省,连笔突出,『解散隶法而又不失隶法之外』。解散了隶书严苛的方折平直、蚕头雁尾的笔法,偶强调撇捺笔画或末笔,笔画有顿挫。隶法基本解散,偶露蚕头雁尾,不失隶法之意味。很多字的蚕头雁尾明显,尚存隶书笔法。正如启功所言:『汉代简牍草书中的字样,多半是汉隶的架势。无论一字的中间如何草省,而收笔常常带出雁尾的波脚。』

三、结构、章法特征

字形大小均匀,字字独立,字与字之间相互揖让。章法疏密有致、字体间距较小,书檄类的草书简整体行文较为紧密。

欣赏更多

-END-

书法字典网◎有益分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