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名称:记录菜单
教具构成:一日三餐及间点的文字和图片若干,胶棒,食谱样卡,空白食谱。
适用年龄:4.5岁以上。
教育目的:
直接:用粘贴的方法进行有主题的书写与阅读活动。
间接:培养小朋友的阅读与书写能力。
操作方法:
(1)家长取出食谱样卡,请小朋友看一看在这张食谱上都有什么饭菜或水果。(插入食谱)
(2)家长出示空白食谱,请小朋友回忆昨天都吃了什么饭菜。在一日三餐及水果图片中找到相应的图片及文字粘贴在相应的位置上。可以在食谱上画出找不到的饭菜或水果的图案。
变化与延伸:当小朋友掌握的词汇量逐渐增加时可以制作周食谱,只用文字记录食谱,不会写的字可以从盛放菜名的盒子里找到贴在食谱上。
注意事项:家长可以制作一些食谱空白卡及饭菜图片及文字卡放在语言区,供小朋友随时记录食谱。(插入食谱)
活动名称:天气预报
教具构成:当月日历一张,天气记录字卡(例卡和空白卡)贴在泡沫垫板上。小数字卡片一一分开用高脚钉固定在另一块泡沫垫板上;天气图标一一分开用高脚钉固定在第三张泡沫垫板上。(插入图片、日历)
适用年龄:4岁。
教育目的:帮助小朋友认识不同的天气图标,学会记录天气。培养初步的阅读习惯,增强阅读能力。
操作方法:
1、将天气记录例卡放在自己面前,家长介绍“这是记录天气的天气记录卡。我们来看一看上面都写了些什么。”点读卡片上的文字“今日天气,今天是X年X月X日,星期二,今天天气是多云。这个小图标表示多云。”
2、家长将图例卡放在左侧,将空心卡片放在右侧,请小朋友观察空白处应该填上什么。出示另外两块垫板,与小朋友一起阅读卡片上的文字内容。阅读天气图标时,可以请小朋友先猜测一下图标表示的是什么天气。通过联想认识记忆图标。
3、家长出示当日日历,请小朋友找出“今天是几年几月几日,星期几。”并在日期的垫板上找到相应的小卡片用高脚钉固定在空白卡片上。
4、请小朋友想一想,今天是什么天气,找到相应的图标用高脚钉固定在空白卡片上。完成后将教具归位。
注意事项:家长可依据小朋友兴趣可以请小朋友自己做好天气记录卡,自己绘制天气图标,并请小朋友展示自己的天气记录卡,讲述自己设计图标的含义。
活动名称:制作海报
教具构成:奥运海报一张,纸,彩色笔。
适用年龄:5.5岁。
教育目的:学习制作简易海报,增强阅读与书写能力。
操作方法:
1、家长出示奥运海报,介绍“这是一张奥运海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海报上都画了什么写了什么。”与小朋友一起阅读海报。
2、家长提议“我们再来做一张奥运海报好不好?”将白纸放在自己面前,彩色笔放在纸上方。家长向小朋友家长自己想要画的图画和和自己想说的话:“我先画大海,福娃京京在海里冲浪。再画上一只和平鸽衔着橄榄枝在天空飞翔。我想说,愿我们的祖国永远美丽,北京加油。”
3、家长使用彩色笔画上图画,并写上自己想说的话,请小朋友欣赏。
4、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想要制作的海报。
变化与延伸:制作各种类型的海报,如“演讲比赛海报”“文艺晚会海报”“讲故事比赛海报”等。
注意事项:海报上字数要少,以说明海报内容为准。
活动名称:图片的配对
教具构成:卡片
适用年龄:3岁。
教育目的:1、训练视觉分辨能力,强化观察细小物品技巧。
2、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为阅读做准备。
操作方法:
1、从散发的明信片中随意拿出一张,与排列好动明信片一一比对,找到与之相同的卡片,放在它下面,用同样的方法给每张卡片都进行配对,活动结束时,要从上到下一列列地将卡片整理好。
变化与延伸:
1、相反关系的配对:图案内容一致,大图片与小图片配对。
2、日用品关系配对:筷子—勺子牙刷—牙膏
3、动物食物关系配对:猫—鱼狗—骨头羊—草
4、归纳关系配对、医生、宇航员、厨师、职业用具的配对
注意事项: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有序地排列,促进秩序感。
活动名称:看口型猜名字
教具构成:卡片
适用年龄:3岁以上。
教育目的:根据成人口型辨别发音,培养视觉专注力,为阅读做准备。
操作方法:
1、家长说:我现在说一个水果的名字,但我不发出声音,你们看我口型来猜我说的什么水果。
2、慢慢做出口型让孩子猜。
变化与延伸:1、出示孩子学过的水果卡片、请小朋友猜口型,找相应的卡片。
2、看口型猜句子。
3、根据动作猜名词。如“睡觉”就将双臂交叉搭在肩上,头部靠在胳膊上,眼睛眯起来。
注意事项:口型夸张,多重复几次,让小朋友看明白。
活动名称:小动物吃什么?
教具构成:羊和草,猫和鱼,鸡和米,熊猫和竹子的图片
适用年龄:3.5岁。
教育目的:
直接:认识不同动物的食物类型。
间接:培养科学的观察精神和对于动物植物的兴趣。
操作方法:
1、家长展示图片,出示羊,请小朋友回答这是什么动物。请小朋友猜一猜羊吃什么。猜出后出示草的图片,跟羊放在一起。再依次进行其他动物与食物图片的配对。
2、将顺序打乱,请小朋友自己来完成
注意事项:准备教具时先准备孩子比较熟悉的动物。
活动名称:给图片排序
教具构成:图片(插入图片)
适用年龄:4岁。
教育目的:根据图片,有序、完整地讲述。培养专注力,逻辑思考能力。
操作方法:
1、家长根据图片内容完整讲述故事情节,再请小朋友根据先后顺序排序。
2、请小朋友根据图片内容进行讲述。
注意事项:在准备时,应多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供小朋友取用。
活动名称:朗诵故事
教具构成:悯农(李绅)、图片、配乐诗(音乐材料)
适用年龄:3.5岁以上。
教育目的:了解古诗的意思,能大声的朗读古诗;培养专注力、思考力、记忆力。
操作方法:
1、家长介绍:“今天我们来朗读古诗,”并向小朋友介绍名称:“悯农”。
2、欣赏古诗,请小朋友听配乐古诗《悯农》。
3、理解古诗,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小朋友观察图片,用讲故事的形式将诗句的内容进行生动的讲解。
4、讲解古诗,完整讲述图片,并对古诗进行解释,如悯是怜悯的意思,锄禾是说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5、有韵律的朗读古诗。同时以划指方式阅读文字。
6、家长小结,请小朋友们珍惜劳动成果,爱惜粮食。
变化与延伸:用古诗三步卡进行句和字的认识的练习。(第一步卡为整首诗,第二步卡为句卡,第三步卡为字卡。)
活动名称:寓言故事《拔苗助长》
教具构成:《拔苗助长》的故事图片。
适用年龄:4岁以上。
教育目的:听懂寓言故事,了解成语来历。
操作方法:
1、家长出示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图画,说一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2、结合图片讲述故事。请小朋友讨论故事。
3、说明这个故事的名字就是拔苗助长,它的意思是庄稼是要慢慢长大的,人们把它拔高的话,它的根扎不到土壤里就会枯死了。
注意事项:要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小朋友讲述故事。
《拔苗助长》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儿子大吃一惊,他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人无力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