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知识集锦丨构件中的点睛之笔

中国古建筑艺术源远流长,整体构架以砖、木、石为主,工匠们根据建筑构造进行艺术加工,从台基到屋顶,从内部到外部,从构件到整体,都可见到艺术装饰的魅力。

本期我们来盘点一下中国古建筑构件,它们都有何魅力?

榫卯

榫卯,最早追溯到我国距今约年前的河姆渡时期的木质建筑中,我们的祖先从巢居到干栏式的居住进化过程中,诞生了此项应用技术。

榫卯技术的应用,来自于木材本身,木材的弹性在长期使用中,会结合的越来越紧密,更能够达到很好的抗震效果,当时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设计应用工程。

推荐阅读:中国木结构建筑中的榫卯技术[古建家园网-头条板块]

梁柱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梁柱结构是屋架的重要部分。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它们共同支撑着建筑的重量,每一种构件都有特定的装饰手法与之相适应。

如果把屋顶比作一个有生命的人,那么梁柱就是其坚韧的骨骼,桁架则是附在梁柱上的结实肌肉,而斗拱则属于生命体敏感的神经,这种形象的描述是古建房屋重要构件的最好诠释。

推荐阅读:“墙倒屋不塌”——看中国古建筑结构的神奇奥秘[古建家园网-头条板块]

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门是一户人家的吐纳之所,是中国传统古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门是古代社会地位和官级品阶的象征,门的形制也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一座座老宅的门户,彰显着古建筑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我们古代工匠师傅的智慧。古建筑大门的构件,一般由门框、门头、门扇、门簪、门墩、门环、门钉等组成。

推荐阅读:中国古建筑中的“门”,由哪些构件组成?[古建家园网-头条板块]

藻井

中国古代的巧手工匠们将华夏的历史文明、皇室的显赫尊贵和对自然的美好向往浑然一体,凝聚在穹顶的木质华美构件中,将中国藻井艺术发展到极致。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藻井结构,随着建筑技术和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朴素到复杂华丽的演变过程。

藻井的工艺非常复杂,利用榫卯、斗拱堆叠而成的。各种梁檩穿插结构形成藻井,被认为是中华木造建筑一项繁什的装饰技术。

推荐阅读:中国古建筑关于藻井的装饰艺术[古建家园网-头条板块]

墀头

中国传统建筑构件之一的墀头(chítóu),俗称“腿子”,或“马头”,北方古建筑常用的雕刻装饰,是墙体立面装饰的重点部位之一。

追溯墀头的产生,应该是伴随着硬山墙的出现而产生的。硬山屋顶的房屋正面大部分都是门和窗,墀头正处于房屋正面的两侧,是山墙正面最突出的部分,虽然面积不大,但位置却非常重要。

推荐阅读:墀头——建筑装饰中的“出墙之美”![古建家园网-头条板块]

匾额

匾额的产生,是几千年中华文明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点。历史上曾出现“无处不匾”“无门不匾”的盛况。

匾额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和深远的寓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述说着上千年的历史,被称为“古建筑的灵魂”。

推荐阅读:“无处不匾,无门不匾”[古建家园网-头条板块]

角神与骑凤仙人

古建筑转角处的艺术,那些栩栩如生、造型生动的人物形象——角神与骑凤仙人。角神,是古建筑斗栱中的艺术构件,位于转角斗栱由枊之上,由平盘斗承托,其顶端支撑角梁。

其形制如同宋《营造法式》所说:“若宝藏神或宝瓶”,即“宝瓶”形象和半蹲的人形形象,称“角神”,清式建筑通称“宝瓶”。角神,却是非常不起眼的一个,因为这个构件由于性质和所在位置特殊,并不是每一组铺作层中都有。

推荐阅读:“转角遇到神”丨角神与骑凤仙人[古建家园网-头条板块]

悬鱼与惹草

悬鱼,垂于正脊,大多用木质材料雕刻而成,因最初为鱼形,并从山面顶端悬垂,也叫垂鱼。惹草,位于悬鱼两侧对称,惹草体量较小,纹样案和雕刻工艺比较简单,大多数是三角云纹。

悬鱼与惹草,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装饰符号,虽左右不了建筑的结构,但它们使得山墙和屋檐的过渡变得更自然,纯朴而不粗陋,花纹繁杂却不媚俗,将精致错落、含蓄内敛的美得以展现。

推荐阅读:悬鱼与惹草——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符号[古建家园网-头条板块]

望柱

望柱,也称栏杆柱,顾名思义就是眺望之柱,是我国古建筑中的栏杆柱,栏板之间的立柱。望柱是古代人们对其的一个雅称,同时也赋予了栏杆柱各种造型和代表意义。

望柱有木造和石造,分柱身和柱头两部分。柱身比较简单,大多都只做成方形石柱形式,柱身的截面在宋代多为八角形,清代望柱柱身截面多为四方形。柱身常雕有腾龙、翔凤、浪花、祥云等纹饰。

推荐阅读:望柱——中国古建筑构件中的点睛之笔[古建家园网-头条板块]

想了解更多关于古建筑知识,可登陆查阅。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以古建筑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2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