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形体的演变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汉字形体的演变: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汉字起源于什么?一般的看法是,汉字跟文字一样起源于图画。人类祖先为了满足日益复杂的交际需要,在图画记事的基础上加以简化、整理、充实,使每个图画能代表确定的语言成分,有确定的读音。这样,古人就创造了文字。汉字起源于图画,这可以从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得到证明。

八九不离十答一字

汉字起源于何时?汉字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符号系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符号体系。(古埃及的圣书文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是与汉字齐名的古文字,但今天已不再使用)殷商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从形体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由此可以想到,汉字产生的时间比这要更早。但早到何时?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认为汉字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所依据的材料是年在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晚期的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陶瓷上的刻划符号。半坡遗址距今有六千年的历史,所以认为汉字有六千年的历史。

第二种说法认为汉字距今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所依据的材料是年在山东莒县凌阳河原始社会晚期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的陶瓷器上的几个象形符号,许多学者一致认为大汶口陶文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象形汉字。大汶口文化距今四千五百多年,所以认为汉字有四千多年的历史。

隶书

隶书是为适应书写急速的需要,对小篆简化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隶书

秦始皇用小篆统一文字之后,为了适应当时社会越来越多的记事需要,于是产生了一种在小篆的基础上省易快写的应急字体“隶书”。“隶书”由当时使用它的人多为“徒隶”(下级胥吏)而得名。也有人称它为“左书”,“左”即“佐助”的“佐”字,左书是佐助篆书的意思。隶书主要是在秦汉两代使用,秦代使用的隶书称为“秦隶”或“古隶”,汉代使用的隶书称为“汉隶”或“今隶”。由于今隶的波磔(zhé)向左右分开,像个八字,因此又叫做“八分”或“八分书”。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形体发展的一次大变革,是汉字演进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隶书对它以前字体的笔画、结构都进行了改造,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它改变了古代汉字的象形特点,它把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成了不象形的今文字,使汉字完全符号化了,所以它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见图五、图六)。汉字经过隶变后,形体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特点有:

1、改变了小篆的笔势,把小篆圆弧形的笔画变圆为方,

2、为了书写方便,也为了使汉字结构更匀称、美观,隶书把不同位置的偏旁进行了改造,使偏旁和独体字的形体不完全相同。

3、在隶变的过程中,许多原来不同的偏旁,简化归并为同一偏旁。

草书

草书

汉字的字体在隶书的基础上,沿着两个方向平等发展:隶书草化,发展为草书;隶书楷化,发展为楷书。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连笔写的一种字体。正如隶书对于小篆那样,草书也是为了书写快速,草率地书写隶书而发展起来的。

草书的形体是比较潦草的。它的得名,是从“草稿”的“草”字来的,“草”是草创的意思

。文章才创就,没有写定,所写的字自然不必十分工整,叫做“草稿”,因而草书也叫做“稿书”。

广义地说,自有汉字以来,各种字体都有工整和草率的分别,也就是说,都有草书。不过,小篆以前,文字没有定型化,分不出什么是正体,什么是草体,草意不显,一般就算作繁体和简体的分别。东汉以后,才有“草书”字体的名称。

佳节又重阳答一字

一般说草书,是就章草、今草和狂草而言。

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即草隶,也就是书写急速草率的隶书,流行于东汉章帝的时候。

今草即一般所称的草书。今草是由章草演变而来的,是章草的继续,是楷书的快写体、便体,从东汉末年流传至今。这种草书体势连绵,一笔到底,一气呵成,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上下字常相勾连。今草书写起来灵活流畅,简易快速,但往往难以辨认。

狂草兴于唐代,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写得更加放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这种字体,牵连宛转,上下相属,滥借偏旁,形体混淆,任意增减笔画,书写诡奇疾速,人自为体,千态百变,缺少规律性,难学难认。因此,狂草已脱离了广大群众日常的书写需要,丧失了文字进行交际的实用功能,只能作为一种书法艺术供人欣赏。

章草是从隶书发展而来的,今草和狂草是从楷书发展而来的,当然也不能忽略今草是章草的直接演变,狂草是今草的直接演变这一情况。它们的发展演变可用下表表示:隶书、楷书、、章草、今草、狂草。

楷书

楷书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楷书萌芽于西汉,成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通行到现在,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了。今天,楷书仍是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

楷书是由隶书演变来的,它的结构与隶书基本相同,只有少数地方略有改动。就整个字势看,隶书向外摊开,楷书向里集中;隶书笔画波动,楷书笔画平稳;隶书是“八”字形的横宽扁平的方块字,楷书是“永”字形的竖长的方块字。

楷书使每个字体有一定的笔画顺序,即所谓“笔顺”。每种笔画又有一定的形式,主要分为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等八种笔形,即所谓“永”字八法“永字八法”八种笔画的原来名称是:侧(点)、勒(横)、弩(竖)、(钩)、策(提)、掠(撇)、啄(短撇)、磔(zhé,捺)。,从而形成楷书的一整套笔画系统。

楷书是兼采隶书之长而形成的字体。它笔画平直、清楚,结构方正简化,比隶书更便于书写。楷书对隶书来说是化繁为简,对草书来说是化草为正;楷书写起来没有隶书那样费事,又比草书工整易认。由于楷书形体严谨、端庄、美观,因此近两千年来一直被作为正式的字体广泛应用。

现代楷书印刷体常见的有三种:

一是宋体,又称老宋体,是最通用的印刷体,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严谨,横细竖粗,有装饰性点线。这种字体起于明朝中叶,叫做宋体是出于误会。

二是仿宋体,比较接近于宋朝刻书的字体。它比老宋体秀丽,笔画粗细均匀,顿笔讲究,常用于排印诗词的正文、一般文章的引文、序言和图版说明等。仿宋体还有一种变形叫长仿宋,一般用于表格的题头,或用于排印诗词和正文中的夹注等。

三是正楷体,同手写体接近,比仿宋体丰满,多数用来印扫盲识字课本、通俗读物、小学课本和儿童读物等。印刷体中另有一种黑体,又称方头体、粗体,供表示着重用,作为文章的标题一般也用黑体字,很少全篇都用它来印刷的。印刷体根据形体的大小还有特定编号,常用的有头号、二号、三号、四号、小四号、五号、小五号、六号等。印刷中常用变换字体、变更字号的手段来区分文章的性质、逻辑层次、地位的轻重等。

行书

行书

行书是为了补救楷书的不便书写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既不像草书那样潦草,又没有楷书那样端正,它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行书是楷书通行之后才产生的。由楷书演进为行书是一种自然的趋势,因为楷书虽然比隶书方便,但是一笔一笔写起来仍旧费时费事,写得快时自然会把几笔连成一笔,但是行书的连笔只是局部的,不像草书那样一笔连到底,所以不至于写得像草书那么难以辨认。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写得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一般称作“行楷”;写得放纵一点,比较接近草书的,一般称作“行草”。行书的特点是近楷近草,不拘不放,笔画连绵,字字独立。用草书如飞、楷书如立、行书如行的形象比喻,正好生动地说明了草、楷、行这三种字体之间的关系。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今草和楷书盛行的时候产生的。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优点,字形清晰易辨,书写效率较高,在实用方面差不多和楷书一样受到重视。所以自魏晋以来一直成为手写体的主要形式,至今普通写信、记账、起草稿、抄文件、作记录、写日记、开药方,几乎没有不用行书的。行书作为楷书的辅助字体,应用极为广泛,实用价值不在楷书之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