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创作大参考英雄杯第13届

乌鲁木齐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06092.html

《硬笔书法创作大参考——“英雄杯”第13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作品集》(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编撰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前后耗时近一年。收录了位作者的作品原作及信息、创作感想、专家点评。首先征集作者作品信息和创作感想花了近半年时间,包括创作内容、书体、书写工具、纸张及规格,详尽的信息是一种史料,同时具有创作的信息元素,是读懂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位获奖者创作出一件作品都是很不容易的,创作感想是作者对过去学习的总结,也是今后进步和再出发的起点,反思有助于更好的前进。同时对读者又是一次触动与感悟,可以了解同道的思维模式与创新意识。很多作者平时练得多,思考得少,此举是在提倡硬笔书法创作的深思,促进大家共同进步,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哪怕有一句话触动你,就是对你的极大帮助,这也是一种交流学习的方式。专家点评是在收集整理完前两项后才开始分工撰写的,最后再统稿修改。点评分两大部分,一是获奖作品好的地方,到底好在哪里?有很多人不一定看得出来,只知道挺好、不错,甚至作品创作者本人也不确定自己好的地方有哪些,如果能“一语惊醒梦中人”,这就值了。最重要的是自己不足之处,如果把不足之处当作一种风格去追求的话,那就南辕北辙了,“习气”与“风格”只有一步之遥,好的才是风格,不好的就是习气,创新固然重要,如果去做更是硬笔书法爱好者一辈子在思考的问题。

编撰这本作品集也许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工作量大,难度更大,要由权威出版社正式列项出版更难,而出版后也不会有经济效益,因为看得懂的人又不买,水平很高的人觉得这没啥看头,初学者又看不懂,但对硬坛来说又很重要。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但看热闹的人多,真正教你看门道的书确实很少,就是因为需求量少,编撰难度大,但凡事情总得有人去做。事实上,硬笔书法的欣赏与其本质的美学研究的人太少了,而硬笔书法教育工作者需提高的正是这一方面,很多从业者写的都还不错,孩子教得也挺好,但在硬笔书法理论方面除了套用毛笔之外,还真是匮乏。希望《硬笔书法大参考》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与帮助。

谢红兵 湖北荆门

创作感想

近年来,我把主要精力大都投入在毛笔当中,尤为倾心北碑,从字体归属的角度看,其亦楷亦隶,妙在今古之间;从笔法形态上看,楷隶杂糅又丰蕴行书笔意,故而创作可以发挥的余地较大。阴阳之极皆注笔端,甚难互融一体,好在我亦常常痴迷于褚遂良,毛笔创作,硬笔打稿,硬笔创作,融入毛笔笔意,呈现出气势古淡的面貌,笔触则纤毫毕现,深合魏晋遗法,成为了我两个书写体系间的极好纽带。我以为硬笔创作,作品一定要不落俗套,要有自己的见地,追求“小尺幅、大气象、高品位”,作品在界格书写,19×23cm,每格1.3cm见方,全文近字,怎样让界格作品书写得气韵端庄、清雅,气息贯通、流畅,而不显得板滞、状如算子,在表现上,我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1.工具上,第一届钢笔书法大赛时,很多作者都是自己打格,比较素雅,形式简单,近年来,大家越来越注重形式感,各种规格与风格的硬笔作品纸,可以轻松在网上买到,但也容易“撞车”,所以高手一般都很少用,以避免雷同。我的纸是自己设计,激光打印的克A3黑色作品纸,笔是德国艾莱根0.7mm高光笔,下墨流畅,色彩明亮。

2.内容上,选择黄庭坚《山谷题跋》一则,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版本权威,书体选择魏碑小墓志加上褚遂良风格的融合。黑白分明,素面朝天,自然断行留白,让作品看起来显得有层次。

3.笔法上,强调线质的表现,用硬挺刚劲的线条来表现北碑的遒劲,使线条饱满而富有弹性。

4.结体上,有一些字加入了褚字的笔意,以笔画间的勾挑牵丝来形成字内气息的呼应,使线条更加生动,整体更加流畅与舒朗。

5.章法上,为了表现书法的灵动性,避免出现状如算子,通过字与字之间的长宽、大小对比,字势的相互穿插,使整体上看起来更富节奏感。

6.在用笔的提按幅度、力度、速度上下功夫,使字的上下或左右笔画之间产生粗细轻重交替的变化,同时注意字形或部首纵横长扁交错的变化,让行内上下具有节奏感,中轴线两侧的节奏感使字外空间流动起来。字在上下或左右的轻重交替、长扁交错,让行间左右的节奏感也流动起来。

简而言之:晋韵为宗,碑帖结合,软硬兼施,写心为本。我游走在碑与帖的两极。“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碑与帖的相与摩荡、互为生发,软与硬结合,使手底略得朴厚质实兼之肆意灵动之风。

专家点评

作品格调高古,黑底白字的冲击力本来就强,在很厚的纸上用高光白笔书写,有以笔代刀之味,特别是一笔之中的粗细变化,富有立体感。作者有很好的毛笔功底,线条的书写性极强,似刻画又不乏流动美,避免了楷书静态美易产生呆滞之嫌。用笔的节奏除了粗细上显现出来之外,白色高光笔在黑底上还会出现遮盖上的浓淡区别,作者很好地把握了这点,黑白之间也有中间调的变化。结字宽博为主,偶取纵势,小字也显大气。每个字的中间往往留出较大空间是其特点之一,既是密处留疏,也是空间经营的妙到。作者能够将“余白”化为“留白”,即是创作之能事,如第5行第5字“之”,撇捺之间断开,空间的对比强烈,字小而气足。作者在起笔与行笔之间的力量、节奏和方向上进行了很好的组合变化,笔画的形态丰富多变,鲜有雷同。以后创作上注意收笔动作,现在还有部分雷同,特别是向右和右下的动作,配合指法的细腻动作效果会更佳。

高 进 重庆

创作感想

很荣幸第一次参加“英雄杯”第十三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侥幸荣获特等奖,在此之前听恩师说起曾经在中钢大赛获高奖的前辈,十分崇拜。我起初师从古帖,刻苦临习。从唐楷到魏晋小楷,一年多笔耕不辍,时常废寝忘食地练字到深夜。

大赛征稿启示发布后,我认真看了征稿要求及事项,深知自己水平尚浅,且全国高手多,参赛难度大,本着以赛代练之心来参加此次大赛,结果出乎意外,为之庆幸!

对于《围炉夜话节抄》这幅作品我是这样构思的:

一、选择碑拓、古朴、雅致效果的整张A3作品纸书写,不拼接,注重颜色搭配。

二、在创作工具方面,我尝试以钢笔蘸国画颜料写正文,用秀丽笔写落款。

三、在形式章法方面,我采用有行无列的两个块面,既简洁大方,又层次分明,一气呵成。

四、为避免文章错漏,我选择权威版本书籍作为范本。作品完成后反复审核,确保万无一失。

以上是我创作体会,也是自己创作思路的一次总结。愿与同道朋友们共享共勉,因水平有限,表达不妥之处恳请老师、朋友们多多批评指正!

专家点评

这件作品取法魏晋小楷,很好地利用了钢笔的弹性,通过蘸国画颜料书写,表现出线条的变化,细则刚毅,粗则浑厚,偶用异体字丰富造型。字形比较小,作者巧妙使用排叠法,笔画多间距小的部位,变相接为相离,巧妙留出空间,避免了局促与拥塞,透空灵之势。起笔小角度尖状,凌空之势明显,给人以“刚”之感,收笔则以含蓄为之,适当时部分线条呈一定弧度,体现出“柔”的一面,做到“刚柔相济”。建议以后创作注意线条势态的对比性,特别是向背的处理,尽量不取同势。如“门、问、用”等字,横向线条之间的微小角度变化也很重要,尽量不出现平行线。

陈勇军 四川

创作感想

我谈几点自己写作品的心得。这几年我一般都竖向书写作品,打暗线,保证书写时有参照,列与列之间间距基本一致,更美观。竖向书写魏晋楷书,采用古人章法,再加上形式的变化,可以达到更美的效果,书写时用自己最擅长的书写工具(钢笔)蘸颜料书写。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写上两页,共写了十页,做成一小册页,每页17cm×24cm。在用笔上,我更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8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