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名碑乙瑛碑笔法与结

治白癜风有哪些偏方 http://m.39.net/pf/a_4658932.html

汉代隶书名碑众多,各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但其用笔结字又有共同的规律。下面对《乙瑛碑》的用笔与结字,作一简要介绍,供隶书爱好者参考。

一、笔法

《乙瑛碑》又名《汉鲁相乙瑛奏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一五三)六月十八日立,书者未留姓名。书写要领是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笔法是折笔藏锋,枯老古掘,蚕头雁尾,如龟如鳖。雁不双飞,蚕不二设。重浊轻清,斩钉截铁。最后两句的意思是主要笔画,墨迹浓重有力。其次的笔画墨迹应轻清些,轻重鲜明,起笔落笔干净利落,不是犹豫不决。

(一)点法

隶书点的书写看似轻巧简单,其实不然,它的书写都是有方向趋向的,不是孤立的,要与其他笔画相映衬的。点在字中起着点缀、映带、提神的作用,书写不能简单从事,应注意运笔的意趣。

冯守常的结字特征

例如:(冯)字左半两点的写法是逆锋向左折锋的,然后向右下按笔,再缓缓向右挑出。第一点为平挑,第二点向右上斜挑,两点呼应,方向都趋向右,与右边(马)映衬。(马)马字下面的点,笔毫从上向下又逆锋向上,与横画萦带,四点形态各异又有变化,整体和谐。

(守)字上点运笔逆锋向上再向下,与横构成对称的中间平分点。左侧点运笔向下又转回向上,与右侧的钩形成对应。未笔点向左按后再回向右上挑出,向字的中间收束,也是整体和谐。

(常)字上部两点是以中间短竖为轴,两点藏锋逆入重按,自内向左右提笔挑出。在(常)字安静的形态中,两点表现出飞动之势。

须平圣结字特征

(须)字左部点向上聚集,向右挑与右边响应。右半下边两点,左边的是挑点向右上挑,又回锋收笔,右边的点重顿后向右挑,再回锋收笔。靠方向形态变化增添整个字的意趣。

隶书的点有直点、侧点、横点、挑点、圆点多种,形态变化十分丰富。左右两个点应两下对称,三个点应中一称二,四个点则须排列一致,而又各具特色。

(二)横法

隶书的横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横,二是蚕不雁尾横。(平)字上横为平横:起笔向左逆入,折锋向下轻按,然后慢慢向右行笔,收笔凌空回锋平收。下面的横蚕头雁尾是隶书的典型笔画,是隶书笔意的代表。起笔向左逆入转笔略按以成蚕头,再提笔向右慢慢行进,收笔时先向下,然后提笔向上出锋,凌空收势,形成雁尾,这种笔法书法上也称为磔法。隶书运笔的重点主要体现在波磔上。

隶书数横并施,要有方圆、轻重、长短的变化,只有主笔横写成雁尾,这叫(蚕不二设,雁不双飞),如(圣)字繁体。

(三)竖法

竖的写法,起笔要先将笔从下向上逆行作一虚笔,折锋空点后,中锋向下运行,行笔凝炼沉着,收笔时略提起,再轻轻放下,用力向上回收。竖有悬针垂露两种,但与楷书的悬针垂露不同。

所辛百结字特征

(所)字末笔是悬针竖,缓提缓收,空笔回势,使锋悬而不露,有含蓄蕴藉之意。(辛)字是垂露竖,笔锋向下力行,似有物拒之,至末端处突然停止,回锋向上收笔。特点是浑圆中见骨格,不重按,竖凝重而不轻滑。

竖画在字中有直有弧,(百)字的左右竖画向内弧,

许者春文大结字特征

(许)字左半(口)左竖下端向左弯,右竖是直的。右半的竖向右稍斜,以对应于左半,使字下部开张,字体形态稳定。

(四)撇法

从撇的收笔看,有方尾撇、尖尾撇、圆尾撇三种。(者)字是方尾撇,起笔逆锋入笔向右上,再转锋向左下逆势徐徐推进。收笔微驻向上抽笔出纸成方尾,笔画舒展。(春)字是尖头撇,起笔逆锋而入,转锋向左下运笔,收笔时稍顿,然后向左出锋,是尖圆状,笔锋意在似出未出之间。(文)字是圆尾撇,尾部笔势加重,转笔回锋,成圆状。

撇也称掠笔,笔势向左伸展,与右边的捺或竖相对称,这是隶书特有的体势。如(大)字,起笔先以虚势逆锋向上,微横提转成正锋后,向左下运行,颈部稍细,转弯略慢,弯后向左掠去势险而劲,笔紧而重。收笔微向上挑,隐隐出锋。

(五)捺法

又称之为(磔),写法与横画的雁尾相似,其行笔方向是向右下伸展,使捺更为强劲有力。

氏造加是结字特征

(氏)字捺起笔藏锋,颈部稍轻,渐下渐重,到磔脚处略停驻,笔管向左倾斜,重按捺出,力到锋尖,向右上方扬起,笔画遒劲。(造)字的曲头捺,裹锋左上,再转向左下,又急回锋右上,渐转右下行笔,边提边出捺,一波三折,充满弹力的动势。

(六)折法

折是方形笔势转角的写法,折处断而再起,另外起头把直画拼上去。如(加)字的右方折。横画笔毫行至转折处稍驻,然后回笔转竖向行笔。(是)字的右方折是横画笔毫运行到转折处。迅速折锋向下,不驻笔,使笔画轻劲健捷,意态爽骏。

司孔寅制子结字特征

(司)字的右折是用一笔弯转的写法,转弯处将笔锋提起,保持中锋,转方向时缓缓运行。(孔)字末笔的右曲折,也是用圆转的方法,运笔回锋下行,转折处不提不驻,微微转锋右行,收笔为横画的雁尾。

(七)钩法

钩是附在其他笔画上的笔画。横钩形如小竖,(寅)字的第三笔。竖钩如(制)字的曲短钩,出钩时笔向下转按,转笔逆推左行,钩末略向上再回锋。(子)字的曲长钩,起笔逆入,向下且行且转,笔毫向左推出,收笔稳提,凌空收势,力送到钩的末端,不出锋。有的字出锋也是含蓄的。

弥至季尊章结字特征

如(弥)字左边的钩。

二、结字

书法结字有一条基本规律:即变化与稳定的统一,隶书结字也是这样,靠结字中的呼应、连贯、参差、错落、挪让、收放、疏密等关系的处理,取得势的平衡。下面对《乙瑛碑》的结字作些分析。

(一)展横缩直,形成扁方

隶书与篆书相比,篆书主要是圆,隶书主要是方。因突出横画,缩短竖画,形体成了扁方。如(至)字,横平竖直,横长竖短,自然成扁方形。此碑中只有少数字是长方的,如(季)(尊)等字。有些字看是长方,实际还是横向长,纵向短。如(章)靠下横左右伸展,增加字的宽度。

(二)图案平行,平衡严整

隶书的横画是平行的,碑中到处可见。

酉结字特征请结字特征

酉、(请)等字。其他笔画只要有两个相同笔画出现,也采取平行图案,如(钱)字,右边的横变相平行,两撇也是平行,整个字平衡严谨。(象)字很多笔画也采取了平行组合,内收外放,结字巧妙。为了消除平行带来死板,结字采用多种办法处理,如用波磔向左右挥洒打破字的平行,使字飞动,如(爽)字。

(三)天覆地载,险而安稳

天覆是顶部盖住下部,地载是底部托起上部。(空)字字头覆盖下面的工字,左右对称,结体严密。

部分字的结字特征

(鲁)字上下堆叠,上重下轻,字势险而安稳。(叠)字也取险势,因最下长横长而且平。将字托起,化险为夷。上下结构的字多有这种情况,靠虚实相克相生,又多是左右对称。如(高)、(奉)等字就是左右对称,显示了字的整齐美,险而安稳。

(四)挪让得体,收放适度

左右结构的字,讲求挪让呼应,使字成为统一的整体。(规)字让右敛左,左边小且高,让右半占地大,下部伸展。整个字紧密团聚,结成一体。(则)字让左敛右,右半团聚,左半舒展,聚散之间遥相呼应,结字精采。(功)字左半收敛抬高,右半的撇长长向左放出,将工托起,结字飞动奇特。(能)字是右让左,左右又都上让下,笔画轻重对比鲜明。

(五)包围得体,布白巧妙

《乙瑛碑》字在包围的关系处理上,得体巧妙。(用)字是三面包围,左竖不是伸到底部,而是半路左拐,使字左下空灵。(通)字是左下包围,底捺向右展,缩小被包围的部分,字的右部留出空白。

通岡十结字特征

(岡)字是上三包围,两边的竖都上缩,突出被包围的部分,这样的布白都很巧妙,增添了字的结构美。

(六)笔画少者,稳中求媚

单独结构的字笔画较少,并不好写,要注意笔画的位置轻重、收放、长短、欹正等搭配、稳中求媚。(十)字横画放纵,左轻右重,竖画收敛,从横的左方通过,这样即可保持字的重心平稳又有姿态。

米归穷为结字特征

(米)字是对称的字形字写正,为打破机对称,将其他四笔尽量变化,左收右放,稳中求媚。

(七)错综结构,巧妙安排

结构错综复杂的字,讲究笔画穿插和各部分之间的巧妙安排(归)字上部左右两半都取外倾之势,长捺贯通其下,造成上面两部分欲分不能之势,使字分而不散。(穷)字是上下结构,下部又是左右分开,结构复杂。上部字头覆盖下部,下部右让左,左部伸展,右部上缩,形成内紧外松之势。(为)字的结构也很复杂。左上一长撇很重,斜贯飞扬其上。右下数横画平行排叠,使字保持平稳。右下的弯钩收缩,意态轻灵,下面四点安置得体,形态各异,全字灵动、稳实的笔画变化安排,结字之妙,叹为观止。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汉代隶书更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深受广大书法爱好者喜欢。书写和欣赏其作品,能使人获得双重的美感享受。汉代隶书摩崖碑刻较多,书体共性笔画雄健,字形方正扁平,活泼舒展,整齐美观,庄重大方。但各碑及崖刻各有特色,如《礼器碑》结体凝炼,秀丽典雅。精妙峻逸,纵横跌岩。一字一奇。《史晨碑》古朴浑厚,端庄遒劲,结字与笔意皆备。《曹全碑》结体扁平匀整,清丽流畅,左右舒展,逸致翩翩。《华山碑》整洁端雅,遒劲华艳。《郙阁颂》结体端庄平正,内拓外敛,用笔方圆兼施,法度森严,遒厚凝整。《封龙山颂》结字严谨,体势开张,笔画秀丽多姿。所谈的《乙瑛碑》体势工整,骨肉匀适,俊秀清丽波磔分明,方正有度,书风严谨。

《乙瑛碑》多字体展示

总之,《乙瑛碑》笔画起收清晰,结字规整便于临摹。此文《(乙瑛碑)的笔法与结字》供大家参考,不当之处敬请读者谅解。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