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圈娃圈烟圈,13岁女孩花70万买画

白癜风治疗时间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8146.html

首发

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

前两天,微博上的一条热搜让人大开眼界。

一个网名为芙芙的13岁女孩,在六个月内,花了70万,在网络上买了几张“不能商用不能传播,只能自己欣赏”的二次元画作。

最贵的一幅,交易价格达7万,画手名叫“白琴”。

价值7万的图

白琴在米画师平台上的主页

女孩妈妈知晓事情原委后震怒,找到白琴要求退钱,并放下狠话:“我女儿既然敢7万买你一张画,我就能花万把你们这个圈子掀了!”

一时间,白琴和其身后的“设圈”成了舆论焦点。“交易合法性”“是否属于诱导未成年人消费”“所得是否依法纳税”等质疑的声音逐渐增多。

社交就是圈子,不分大人还是孩子。

在你看不见的角落,当今孩子的生活,其实早已被各种圈子渗透。

而其中,多的是“妖魔鬼怪”。

01

一套图卖32万

出事就说不知对方未成年

芙芙70万买画的“设圈”,也叫“绘圈”,按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根据设定画人物图像”,也就是“纸片人”。

你可以自己虚拟出一个人物,随意构想、混搭,予以性格、外貌、身世背景、生活环境等等素材,画师在收取一定费用后将其呈现。

这种“付费代笔”的行为,让画师在圈内担当了“造梦人”的角色。

可这梦,做得越美,价格越贵。

澎湃新闻的记者联系到在设圈浸泡了两年、花费近十万的姑娘长安和小莓(化名),她们说,7万并非设圈拍卖的顶点。

在B站,一张三个人的插画,曾被拍出32万的天价。

双人拼车=两个人合买

32万,是一个普通家庭努力好几年,才能攒下的血汗钱,在这个圈子里,只能买这样一张纸。

谁也没有想到成交金额会定在六位数,迫于舆论压力,画师和两个买家都出面做出解释。

一个声称32万成交价买的是为期三年的长期约稿,另两个说自己是家庭条件很好的高三海外留学生,意图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来平息风波,但这些嘴皮功夫并没有消除网友们的疑虑。

最终的结果,买家害怕被人肉,注销了微博,画师也不得已退圈。

还有一张拍卖价为17万的画,人设名叫“熊熊公主”。

被吐槽成“靠配色和花里胡哨的元素堆积也能卖出大价钱”,且乱用杜比认证水印已经构成侵权,但这丝毫不妨碍这幅画最后以8.5万的价格卖给了出价第一名的金主。

设圈还有很多不成文的规定。

一个圈内人士形容道,“这是一个充斥着非法行为和撕逼互黑的灰色地带”。

“定价极其混乱,交易非常频繁而且没有合同。它既不能说是商品,因为禁止商用。也不能说是虚拟物品,虽然只是电脑和手机上的一幅画,但确实是通过画手的设计和制作。它更不能说是艺术品,因为画手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多更快地,搜刮金主的钱。”

很多画手接稿的时候,只是象征性地问一下约稿者的年龄,重点在于谈钱交易。

一张头像块,一张手机壁纸-0,上不封顶。

小学生花20-40万上大学的钱买设子

如果一张图太贵,画师还可以选择搞“巨人车”,意思是几十个人一起分摊费用购买同一幅作品。

比如白琴,虽然归还了芙芙6万块钱,但她继续用这幅退款的画作开了“巨人车”。

一个人收费,50个人乘车,前前后后一幅画闭眼含泪血赚了4万。

等到小孩抵挡不住诱惑,花光零用钱后偷钱、骗钱搞出事,家长找过来了,就装出一副不知情的样子装无辜扮可怜:

“我不知道他/她是未成年人。”

设圈,没有合同,没有平台监管,没有门槛,无视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律,有时候甲方为了约一幅画稿可以卑微成画手的舔狗。

可实际上,对外价值几千上万的设子,基本上都是同类型的元素堆砌和拼接,相似到像是同一个工厂里的流水线产品。

同一个人设约了不同画师来画图

呈现效果极其相似

澎湃新闻

如果你“幸运”地用一两百的贱卖价格约到了画师,对方也会拖着低价的买家,接着高价的订单,你一催,对方就用身体不好做托词,无限期拉长你的排单。

如果你不遵守这些“潜规则”,那画师就会明里暗里地使用“网络暴力”,将甲方挂在社交平台进行曝光和攻击。

再如芙芙和白琴事件曝光后,很多人为白琴洗白说“画画那么辛苦,凭什么一张画不能卖7万?”妄图扭曲“割未成年韭菜的事实”。

以时政画作闻名的漫画家乌合麒麟直言不讳:

“这里充满了各种超出我认知的神秘规矩,每次这些别出心裁的规则都让我感到大吃一惊,也不知道这些条条框框一开始是如何构建的。不过在我看来这些规矩本就是针对没接触过正规商业市场的未成年群体的,我一直感觉这主要是骗小孩钱的,因为我想不到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为何会遵守这些完全无视法律和市场规律的奇怪规矩,并会为之买单。”

02

22万买个娃娃,

别人说他/她们在养小鬼

除了设圈,还有“娃圈”。

浸淫娃圈的人,可能自己心智还未健全,却自称“娃爹”“娃妈”。

娃圈里的娃娃一般有三种:

BJD(Ball-jointedDoll),中文翻译过来是“球型关节人偶”,泛指各种拥有球型关节的精致可动人形人偶。

日本Obitsu公司生产的11cm娃身,没有头部,需要购买娃头进行搭配的OB11娃娃素体。

大眼睛、大头,比例失调看多了有点恐怖的小身子娃娃Blythe(小布),起源于美国。

虽然种类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钱烧得越多,娃才能出众。

在娃圈市场,光是一个裸娃起步就要2-3k,大全套或是外社4-6k,热门款被炒到1w+的比比皆是。

接到娃再联系壮士(妆师)给娃做服化,还有少则0.5k多则60k的妆面成本,还有后续的娃毛、娃衣、配件、摄影、场景和家具、聚会、旅拍等,多的是你想象不到的烧钱的地方。

这套娃衣售价近

“新人入娃圈3个月花销就能超过1万,高端玩家氪金几十万都是常事,还有00后前后投入了上百万……”

图文引用:

运营研究社

浙江95后姑娘小朱,入圈4个月就在娃娃身上花了0块钱。她认识的一个圈内玩家,5年时间豪撒二三十万。

燃财经的记者采访娃圈“发烧友”蔡蔡时,她自曝入圈10年,至今已经在娃娃上花费了六七十万元。

圈内一个“改娃”大神的作品,一度被拍出了22万元的天价。

被拍到22万的小布娃娃

李晨向范冰冰求婚时送的BJD娃娃多万

娃圈的讲究,比设圈还多,并且处处透露着诡异的色彩。

首先,娃娃绝对不能用买卖来形容,而是要用“出生”。

把娃从卖家那里拿过来叫做“从娘家接娃”,把娃娃拿出来穿衣服的这个过程叫做“出生”。制作娃娃的店铺叫做“娃社”“娘家”,从下订单到接到娃娃的过程叫做“孕期”。

其次,娃娃还有自己的“身份证”,包含了出售证明、姓名、年龄、职业、社会关系等信息。

接娃回家的时候,随身的配饰、赠品等称之为“嫁妆”。

但在娃圈玩家眼里,这些都不算什么。甚至,还要大手笔烧钱来“鸡娃”。

现实生活中的鸡娃:1岁开始中英双语教学,3岁能背百首古诗,7岁时钢琴8级……娃圈里的鸡娃:1岁时必须排个大手妆,最好蹲韩国太太的单,买几身合适的衣服;2岁根据保养情况调整妆容,尝试点不同风格的眼球、发色,至少搭出一套完整的室内景;3岁多多拍美照、写故事,尽量做出丰富的人设……

他/她们认为,娃是拥有灵魂的,是一种情感寄托。

在半次元app里,未成年人养娃不在少数。

她/他们兴致勃勃地交流着养娃心得,有顶着父母的反对依旧把娃接回家,或是强行要钱谈接娃的条件,或是谎报辅导材料的价格,慢慢攒下接娃的钱……

半年在设圈里花了70万的芙芙,后来被曝也混迹娃圈(棉花娃娃圈),做代理商。

在这个圈子里,多人向芙芙支付了娃的定金。如今芙芙因为是未成年,那些支付定金的人最后到底能不能接到娃娃,也成了未知数。

03

文具店里藏“老烟枪”

店家说这都是小孩子抽着玩

如果说设圈和娃圈只是在割未成年韭菜,那接下来的“烟圈”,就是直接把刀,对准了孩子们的身体。

年11月末,河南卫辉多名家长爆料,卫辉市第六完全小学附近两家文具店卖电子烟给小学生。

其中一个班级,有10余名孩子购买。

澎湃新闻联系到了卫辉市市场监管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证实确有此事,涉事店铺已被查封。

我查了一下,关于电子烟潜入小学生群体,在六年前就有媒体报导。

年,温州市区一小学老师联系到

温州都市报记者,说班级的许多学生近期迷恋上了一种会喷出雾气的“糖棒”玩具。

这种“糖棒”,水果味道,但吸一口就能喷出白色雾气,远看就像是在吸烟。记者走访后发现,这种“糖棒”,就是成人吸食的电子烟。

中间空心,拨开塑料套就能吸,吸食时前端还会出现红色的“火光”,外观和香烟并无区别。

一小学生在抽“糖棒”。姚卡/摄

为了调查电子烟在小学中的覆盖面,

温州都市报的记者在放学时间蹲点了多所小学。

结果发现,所有小学附近的文具店或玩具店,都有销售这种“糖棒”。

一三年级的男孩小轩(化名)出校门便在文具店买了“糖棒”,吸食并吞云吐雾的动作十分娴熟,这已经是他买的第三根“糖棒”了。

而另一所小学旁的文具店,“糖棒”的生意非常火热。老板直接说一个星期前进的货现在已经销售一空。

“一根15块钱,简直供不应求。”

郑州一小学外小卖部出售像雪茄似的电子烟

远在1多公里外的郑州,小学也被这种“糖棒”侵略。

在郑州市金水区、管城区、二七区、惠济区等多所小学门口,这些电子烟被大大方方地挂出来卖,少部分商家选择放在隐蔽处“看人下菜碟”,也有商家觉得对孩子不好,不卖。

当记者询问一家店老板有没有电子烟时,老板拿出的货品外壳上只印有“一次性电子水烟”“口电子水烟”的英文字样,没有中文标识、没有生产日期、没有生产地址。

老板热情推销这种“三无”产品:“这东西卖得好,好多小学生吸着玩,我卖15,其他店最低20。”

为了安全售出,有的店还会特意把电子烟放在装圆珠笔的袋子里,看孩子没有大人跟着,才拿出来卖给他们。

这种混杂着水蜜桃、巧克力、牛奶、芒果等口味的烟棒,已经全面打进孩子的社交圈。

“觉得新潮。”“我们学校里学生基本都知道这种电子烟,身边好多同学都会买回去抽着玩,跟真烟差不多,也会吐出白烟来,感觉酷酷的。”

然而,在商店老板口中那些“吸着玩的东西,不是真烟”、“就是雾化器把液体雾化,没有毒害,我家孩子也吸着玩”的“糖棒”,等同于“软性毒品”。

陕西省慢性病鉴定专家马政权表示,长期吸食不明成分的雾化物,会对青少年肺部功能造成影响,也会产生依赖心理,过早成为烟民。

在对这些电子烟样品送检后,发现所有电子烟配套烟油中都含有尼古丁、丙二醇、丙三醇、香精香料等有毒及化学成分,商家售卖的“糖棒”,已经具备了普通香烟的属性。

你以为孩子的世界纯净如雪,其实多的是你从未了解过的藏污纳垢小角落。

藏在普通笔芯盒里的电子烟

04

粉碎三观的设圈,烧钱的娃圈,把小孩身体当作赚钱载体的电子烟圈……

孩子单纯,孩子所处的世界却一点也不单纯。

你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41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